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
春日荐片季 一柄血染的鱼肠剑,从明朝乱世到民国乱世再到本土新旧交替的乱世,似乎总要刺向生离死别的宿命,但胡金铨、李行、白景瑞三大导演分段执导三个时代的【大轮回】,却并非诉诸于因果,第一世的恶人在第二、三世同样阻挠着相悦的有情人,没有在转生中完成善恶报应,真正的重点却是反抗,不仅关乎个人的自主意志和抗争的能力,更关乎所处的大环境与时局……大v荐电影
胡金铨胡金铨 负责开局,明代古装,杂糅权谋、庙堂和江湖之争、折颈鸳鸯的悲恋,与他一贯拿手的禅韵人文武侠类似,山水画境、彭雪芬的秀丽古雅扮相、男阴谋家和女刺客的深刻描绘都保障了不俗的可观性;
李行负责中段,民国梨园,小师妹和富少的爱恋,却因嫉妒的大师兄私欲泄愤而阴阳再隔,言情和悲剧意味最浓;
白景瑞负责收尾,三生三世情,最终冲破世俗压力,摆脱“良辰美景奈何天”的难成眷属,而看点则是现代和传统旧俗、观念的冲突,是反应时代风貌、最具现实意义的部分。
第一世,石隽饰演的鲁振一,背叛义军、加入锦衣卫,又想骗取师父交出义军名单立功,又想强霸彭雪芬饰演的韩雪梅,拆散她和蒋厚任饰演的青梅竹马冯瑞;
故事以胡金铨长期取材的明代为背景,把个人恩怨提升到朝堂腐败和民众起义的更大格局的戏剧冲突,山林、溪水、客栈皆拍出古画意境,透出一丝雅致文人气息,依然体现着胡金铨标志的作者美学。
而第一世,也是把人物刻画得最深入的一段——第一世出现了说书人的视角,就像【血观音】中唱民俗小调的表演者,可以抽离出主角们的冲突,站在全知的位置向观众更全面地展示人物:
说书人口中,我们得知鲁振一武功极高、性格却怪异,原本师从义军领袖,却成了锦衣卫爪牙,不惜出卖故人换取赏赐,也想霸占本要嫁给锦衣卫头领的韩雪梅,但实则是希望骗得韩雪梅提督父亲的兵权,阴险诡诈的性格塑造得相当生动。
韩雪梅则一度使用鱼肠剑,想刺死鲁振一,彭雪芬是标准的女性化造型,温婉带着贵气,和胡金铨此前【龙门客栈】和【仙女】那样的短打、裤装、斗笠这些去女性化的造型完全不同——
这也彰显出韩雪梅作为女性的自主意识和女性的反抗精神,而她始终和冯瑞相爱,答应嫁给锦衣卫统领只是希望换回冯瑞的平安,对爱情是痴心贞烈的,是一个有风骨、有气节、刚柔并济的女性形象,比之胡导以往拍摄的女性更为进步。
第二世,鲁振一转生为戏班大师哥,曾经用鱼肠剑刺鲁振一、却偏偏被捉弄般误杀了冯瑞的雪梅,转生为小师妹,冯瑞则成了富家公子——
为了戏班前途,大师哥领着小师妹请富少光顾捧场,富少和小师妹彼此钟情,引来大师兄妒恨,情真戏假时,却拿出祖传的鱼肠剑,刺向了舞台上的小师妹,自己得不到,那就毁掉,也不让其他人幸福……恋爱是自由了,但那终究是个世俗上讲求门当户对的时代,师兄对师妹几乎一朝麻雀变凤凰的命运嫉妒又眼红,扭曲的心再次导致悲剧。
第三世,剧情从内地转到了台湾本土,澎湖上演着乩童歌仔戏小生,和现代舞女舞者的爱恋,当然还是冯瑞和韩雪梅的转生,而这次,鲁振一则成了男方的大哥,扶乩的传统神棍,而弟弟小生则要面临是继续跟随哥哥留守传统,还是跟随女友奔向大都市的事业、家庭和爱情的抉择……
兄弟情和爱情的冲突,旧日民俗和新兴观念的冲突,世人在面临商业化新时代时的选择,都在第三世得到写照,而大哥最终在表演神上身、踩着利刀“登山”时,也死于利刀之下,仿佛为这场大轮回,赎清所有前尘的冤孽,最终这些旧日之技都在时代浪潮中被淹没、淘汰,而旧俗和新时期的交错,也和如今台影【粽邪】系列、“鬼家人”类似,探讨着不同观念的碰撞。
当年台影在70年代末势微,除了琼瑶言情电影和部分武侠片有商机,大多台影粗制滥造又模式僵化,直至80年代后,新电影逐渐鹊起,才把台影救到更多元的新台阶上,而这部83年的【大轮回】,也和【儿子的大玩偶】一样,被视为台影新浪潮的重要作品,胡金铨对侠义的呼唤、李行的通俗情感表达,特别是白景瑞向人神信仰发出诘问和进行了城乡发展对比的反思,在当年都受到好评,三人合作非但不零碎、拼凑,反而既保证了个人特色,又兼顾了整体主旨,如今再看,立意、美术、造型、时代意义,都值得称许。
彭雪芬全无台影乡土脸,而是有着类似内地李建群、周洁那样,能撑得起古装之美的外形,乖巧中也包含刚毅,很耐看,和石隽的狡黠、姜厚任的儒雅,对戏都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