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等品牌或将被迫提价根据特朗普4月2日公布的关税清单,美国将对柬埔寨、越南、泰国等多个国家加征超过30%以上的“对等关税”,作为全球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这些国家面临巨大的冲击。据统计,目前美国只有2.5%的服装和1%的鞋类为本土制造,越南等亚洲国家则是美国服装鞋帽的主要进口来源地。
一、关税飓风冲击全球供应链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越南、柬埔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加征超30%的“对等关税”,直接冲击全球运动品牌的核心生产基地。越南作为耐克、露露乐蒙等品牌超过35%产能的聚集地,2024年对美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440亿美元,占其总出口额的近90%。此次关税政策将使越南输美产品面临成本陡增,企业被迫通过提价转嫁压力。
法国外贸银行经济学家特里恩·阮指出,短期内亚洲出口商难以找到替代市场,而美国进口商也缺乏低价供应商选项,供需两端均面临“硬着陆”风险。越南政府已紧急申请暂缓关税政策,并寻求三个月谈判缓冲期,但美国态度尚不明朗。
二、成本传导与品牌定价困局
越南制造业工人月薪较2019年增长42%,叠加物流费用较疫情前高企28%,过去三年单位生产成本已累计上升19-23%。2025财年第三季度,耐克毛利率同比下滑330个基点至41.5%,库存周转天数虽降至104天,但四季度仍面临400-500个基点的毛利率压缩压力。
品牌方被迫调整策略:耐克计划2024财年实施“战略性价格调整”,阿迪达斯、彪马等亦释放涨价信号,行业平均涨幅或达8-12%。然而,大中华区等市场正面临消费疲软——耐克大中华区收入连续三个季度下滑双位数,消费者对核心单品价格突破1200元的敏感度显著提升。
三、市场分化与战略突围
1. 区域供应链重构
斯凯奇、亚瑟士等品牌通过“区域化生产+本土化设计”策略,在东南亚市场实现对传统巨头的价格反超。例如,斯凯奇将部分产能转移至印尼,利用当地更低成本对冲关税影响。
2. 技术驱动降本增效
耐克加速推进数字化柔性生产,其中国“零碳智慧物流园”使单位物流成本压缩18%;3D编织技术将鞋面材料损耗率从25%降至3%。但技术迭代的设备摊销成本仍将传导至终端定价。
3. 消费市场再定位
品牌正收缩经典款供应(如AJ1和Dunk系列),转向专业运动赛道。耐克计划2026财年将跑步、足球品类占比提升10%,并加码女性运动市场,例如与SKIMS合作推出新品线。
【结语】
当关税政策从短期冲击演变为长期成本常态,运动品牌的竞争维度已从供应链效率升级为技术革新、本土化运营与消费洞察的综合博弈。涨价只是表象,背后是一场重塑行业价值链条的深层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