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政策引发全球反击
4月2日,美国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引发众多国家的强烈反击 ,这一政策不仅是重商主义的狂暴回归,更是将其推向新高度,充分暴露了美国的霸权思维与短视行径。
从历史经验来看,美国并非首次挥舞关税大棒。上世纪30年代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美国大幅提高超2万种外国商品的进口关税,意图保护本土产业、减少贸易逆差。然而,事与愿违,这一法案引发全球各国纷纷报复性加征关税,国际贸易量锐减约65%,全球经济陷入大萧条,美国自身经济也遭受重创,失业率飙升至25% 。如今美国重蹈覆辙,罔顾历史教训,再次推行高关税政策,试图通过这种单边手段解决国内经济问题,注定难以成功。
美国此次“对等关税”政策,所谓的“对等”实则是“单边霸权”的遮羞布。以美国市场的巨大议价权为筹码,强迫他国接受其单方面设定的贸易条件。对贸易逆差大的国家征收更高关税,完全无视多年来多边贸易谈判达成的利益平衡,也违背世界贸易组织多边框架下的非歧视性原则。美国一边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他国技术产品进入,一边要求他国对美全面开放市场,这种双重标准,是对“对等”概念的极大嘲讽。
美国这一政策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指出,美国加征关税将对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前景造成巨大影响。初步估计,美国自今年初以来推出的关税措施可能导致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量总体萎缩约1%,比之前的预测下调近4个百分点。全球贸易体系正遭受冲击,许多国家的出口企业面临订单减少、产能过剩等困境,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也被打破。
对于美国自身而言,这一政策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加征关税使得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不得不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各类产品,生活成本大幅增加。美国的汽车、啤酒、住房等六大类商品价格已显著上升,普通民众生活压力增大。高关税导致原材料进口成本上升,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投资和生产积极性受挫。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不得不将生产线转移至其他国家,这不仅无法实现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的目标,反而可能加速产业链“去美国化”。
面对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反制措施。欧盟已准备好“强有力的”报复措施,将于4月中旬对价值约28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加征关税;加拿大也表示将采取反制措施对抗关税;巴西国会通过法案,授权政府对任何加征巴西商品关税的国家或贸易集团实施报复。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美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越发孤立。
美国推行“对等关税”政策,是其经济霸权思维下的短视之举。不仅严重破坏全球贸易体系,损害世界各国的经济利益,也给美国自身经济发展带来诸多隐患。在全球经济深度融合的今天,合作共赢才是时代潮流,美国应摒弃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回归到平等、互利、共赢的多边贸易合作轨道上来,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否则,美国终将在这场自导自演的关税闹剧里,吞下更多苦果,也让世界经济陷入更深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