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周迪道被捕,面对酷刑,他很快选择了投降,没过多久,周迪道便适应了叛徒的身份,日军很快对周迪道放下戒备,而也正是在此之际,周迪道偷偷建立了一个情报小组,代号“400”。
1908年,周迪道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县(今鄞州区)一个普通家庭,谁能想到,这个看似平凡的孩子,日后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地下工作者,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927年,年仅19岁的周迪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启了他的革命生涯,次年,他参加了震惊一时的宁波工人武装起义,这次经历让年轻的周迪道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念。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在这个关键时刻,周迪道挺身而出,参与创建了四明山抗日根据地。
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他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很快就来临了。
1944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周迪道不幸被日军逮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周迪道始终坚贞不屈。
然而,他并没有选择牺牲,而是想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他给党组织写信,提出要"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也就是假意投降,打入敌人内部继续战斗。
这个计划得到了何克希和丁公量等领导同志的批准,就这样,周迪道踏上了一条更为艰险的道路。
周迪道成功地骗过了日军,成为了他们眼中的"1号密探"。但实际上,他建立了一个代号为"400"的秘密情报小组。
这个小组的成员不仅有化名,还有特殊的代号,周迪道的代号是401,其他成员分别为402、403、404和406。
一位名叫乐群的女同志担任小组政委,她的代号就是小组代号400,这个小组的工作方针是:迷惑敌人,站稳脚跟,广交朋友,积蓄力量。
为了取得敌人的信任,周迪道似乎完全沉浸在醉生梦死的生活中,然而,这一切都是他精心设计的伪装。
在纸醉金迷的表象下,周迪道的大脑始终保持清醒,他敏锐地捕捉着每一个可能有价值的情报。
周迪道的智慧和勇气在多次营救同志的行动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他利用"密探"的身份,成功营救了被捕的区党委城市工作特派员竺扬。
不仅如此,他还及时通知了新生书店——党组织在宁波的重要联络点,使其成功转移,躲过了日军的搜查。这些行动不仅挽救了同志们的生命,也保护了党的地下组织。
周迪道的情报工作成果斐然,通过巧妙周旋,他为新四军提供了大量宝贵情报,这些情报为我军的军事行动提供了重要支持。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还成功策反了60多名伪军官,这无疑是对敌人的一次沉重打击。
在周迪道的领导下,"400"小组的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除了营救竺扬外,他们还成功救出了被捕的张黎和陈婕,更妙的是,周迪道并没有让她们立即撤离,而是将她们编入400小组,继续在敌人内部工作。
这种大胆而又精妙的安排,使得我方在敌人内部的力量不断壮大。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周迪道再次展现了他的非凡能力。
他成功策动了7个日军密探及其手下,共60多人一起投奔新四军,这一行动不仅减少了我方的伤亡,也为战后的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胜利后,周迪道并没有停下为国为民服务的脚步,他继续在浙江省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周迪道,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共产党人的成长历程,从普通农村青年到地下工作者,再到新中国的省级领导干部,周迪道的经历堪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一个缩影。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革命不仅需要前线的英勇战士,更需要像他这样在暗处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周迪道的经历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多面性,他们既是坚定的革命者,又是灵活机智的实干家;既是危险环境中的隐蔽战士,又是和平时期推动社会发展的领导干部。
正是这样的全面发展,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保持先进性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