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省人口年报出炉:生育热点集中在粤桂贵,东三省人口持续大撤退 截至2025年4月7日,随着23个省(区、直辖市)陆续公布了2024年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详细数据,一幅关于中国人口分布与变迁的宏观图景逐渐清晰。数据显示,区域人口的增减进一步分化,生育热点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贵州等地,而东北三省则面临人口持续流失的严峻挑战。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24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9‰,标志着中国人口已连续三年出现负增长。这一趋势反映了中国人口结构正在经历深刻变化,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同时生育率未能得到有效提升。 在已公布数据的23个省份中,广东、广西、贵州成为生育意愿较强的地区。其中,贵州的生育意愿尤为突出,2024年出生率高达10.74‰,位居各省之首。广东则凭借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稳定的生育率,连续四十余年新生儿数量超过100万人,稳居全国第一生育大省的地位。 广东:作为连续36年GDP总量位居全国第一的省份,广东的人口结构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尤为显著。2024年末,广东60岁及以上人口数占全部人口数的14.86%,远低于全国22.0%的老龄化程度。同时,广东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高达66.3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46个百分点。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的人口结构优势更加突出,深圳的出生率更是达到了全国平均出生率的2倍。 广西与贵州:尽管广西和贵州均维持了高出生率且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增长,但受限于户籍人口外流等因素,两地的常住人口在2024年并未出现显著增长。广西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大量劳动年龄人口外流导致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贵州则面临类似困境,尽管生育意愿强烈,但常住人口数量同样未能实现增长。 与粤桂贵等生育热点地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北三省的人口形势持续严峻。过去十年间,东北三省的常住人口数累计下降超过1200万人,人口负增长现象越发突出。 辽宁、吉林、黑龙江:2024年,辽宁的出生率降至-5.3‰,新生儿数量仅占全国的1.89%,常住人口数量从2014年的4391万下降至4155万。吉林的新生儿数量更是跌至9.7万,位列23个省份倒数第一,常住人口数从2752万下降至2317.31万。黑龙江虽未公布2024年人口数据,但根据过往趋势,其常住人口数同样呈现下降趋势。 东北三省的人口流失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反映在人口结构上。近年来,东北三省的户籍人口负增长现象进一步加剧,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跌幅总体呈扩大趋势。同时,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重,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构成挑战。 面对人口形势的严峻挑战,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积极采取行动。民政部老龄司司长黄胜伟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上表示,要制定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以强有力举措提升生育率。 近年来,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生育补贴政策,以缓解家庭生育压力。四川省攀枝花市在全国层面最早出台了育儿补贴政策,随后多个省份也在不同层级探索实施生育补贴制度。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 然而,提升生育率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除了生育补贴等激励措施外,还需要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入手,包括改善教育、医疗、就业等条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人们的生育意愿,实现人口数量的稳定增长和人口结构的优化。 此外,针对东北三省等人口流失严重的地区,政府还需采取更加具体的措施促进人口回流和人才引进。例如,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就业机会、改善生活环境等方式吸引人才留在本地或回流发展。同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是缓解人口流失压力的重要途径。 23省人口年报的出炉为我们揭示了当前中国人口分布的复杂格局和面临的挑战。生育热点地区的稳定发展和东三省的人口流失形成了鲜明对比,提醒我们必须从全局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以应对人口形势的变化。未来,随着生育支持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落地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人口形势将逐渐趋稳向好。但这一过程中仍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人口断崖式下降 人口流失减少 中国人口比率 人口红利转移后
23省人口年报出炉:生育热点集中在粤桂贵,东三省人口持续大撤退 截至2025
郑文玩转趣事
2025-04-07 12:40:4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