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榜首!甘井子区荣耀跻身赛迪创新百强区前 50 位 近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遍了甘井子区的大街小巷,让每一位市民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与喜悦。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赛迪创新百强区(2025)榜单正式揭晓,甘井子区凭借卓越的创新实力,连续第七年荣耀入选,且排名强势上升,跃居第 50 位,首次成功闯进前 50 强的行列,成为东北地区的耀眼明星!这不仅是对甘井子区长期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度认可,更是全体市民共同的骄傲。 回首过去一年,甘井子区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一路高歌猛进,成果丰硕。2024 年以来,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达到了 220 家之多。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也增添了 1 家新成员,工信部新一轮拟支持重点 “小巨人” 企业更是有 3 家花落甘井子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入库 207 家,辽宁省瞪羚企业新备案 10 家,辽宁省雏鹰企业新备案 22 家。这些亮眼的数据,无不彰显着甘井子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蓬勃活力与强劲动力。 在这一系列辉煌成就的背后,是甘井子区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战略部署,全力强化各类科技创新要素保障的不懈努力。围绕着甘井子区 “3+3+X” 现代产业体系,在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产研结合实现了双向赋能。中远海运重工与大连海事大学携手合作,成功建造出全国首艘世界领先的无人驾驶船舶 —— 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 “新红专” 轮,这一创举在航海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宇科创新的 “SPE 电解水制氢电解堆关键技术” 项目获得省科技重大专项立项,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连智智能的 “单晶硅切片晶托除胶系统研发及应用” 等 9 个项目也纷纷获得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的大力支持。这些项目的成功推进,不仅提升了甘井子区的产业技术水平,更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推动科技企业自主创新方面,甘井子区精准构建科技型企业培育库,对入库企业进行梯次培育和跟踪辅导,成效显著。如今,全区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已达 8 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飙升至 745 家,瞪羚企业也有 33 家。规上企业研发投入超过 22 亿元,各类创新主体的规模和质量都迈上了新的台阶。这意味着甘井子区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了更强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能够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市民的生活更加富足、美好。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甘井子区同样成绩斐然。2024 年,积极推动辖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技术合作,承接大连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数量多达 23 项,占全国的 14.02%,在全市独占鳌头。同时,成功推动大连工业大学与辽渔南极磷虾公司共建 “辽宁省营养健康食品制造业创新中心”,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此外,还大力推动大连理工大学与天一能装备等辖区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合同总金额超 1000 万元。“84500 吨干货船” 等 10 个项目更是获得 2024 年省市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不仅如此,甘井子区还积极引导企业以 “智改数转” 融入新科技浪潮。帮助华锐重工等 2 家企业获评辽宁省智能工厂,长丰实业等 3 家企业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豪森数智工厂一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平台” 被评为工信部工业互联网 + 数字孪生试点示范项目,中远海运重工作为我区首家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AAA 级认证的企业,成功入选 2024 国家 5G 工厂名录。这些成果的取得,让甘井子区的企业在智能化、数字化的道路上走在了前列,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也为整个区域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树立了标杆。 作为普通市民,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走在甘井子区的大街小巷,处处都能看到科技创新的影子。智能交通系统让出行更加便捷高效,智慧社区建设让生活更加安全舒适,新兴的科技企业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和发展机遇。孩子们在学校里也能接触到更多先进的科技教育资源,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可以说,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甘井子区发展的强大引擎,让这座城区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展望未来,甘井子区将继续砥砺前行,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重点围绕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载体建设、创新主体培育等领域推出一系列有力举措,进一步优化服务生态,加速推动产业项目落地,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甘井子区必将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市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让我们共同期待那一天的到来!让我们为甘井子区的创新发展喝彩,为身为甘井子区的一员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东北榜首!甘井子区荣耀跻身赛迪创新百强区前50位 近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传
荣荣评趣
2025-04-07 13:41:17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