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纳兰性德短暂而绚烂的人生里,他的情路令人唏嘘又感怀。他的词作中那字字泣血的深情,皆源于他生命中那些重要的女子。都说情深不寿,可他的一生,虽命运多舛,却也波澜壮阔,这看似矛盾,实则恰是他生命的真实写照。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一岁的纳兰性德在书房溘然长逝。临终前他握着那支卢氏用过的毛笔,纸上还留着半阙《南乡子》:“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 伺候多年的老仆人说,少爷走的时候嘴角带笑,怕是见着少夫人了。从他的离世,我们能看到他对卢氏的深情至死不渝。 纳兰性德出身显贵,他爹是当朝宰相明珠,母亲是皇族格格,自己十八岁中举人,十九岁成贡士,骑马射箭样样精通,前十九年可谓顺风顺水。在感情上,老天爷却给他设了道坎。从小寄住他家的表妹,两人青梅竹马生出情愫,却在表妹十五岁那年被选秀入宫拆散。这事成了他心里一根刺,可谁能想到,后来遇见卢氏,竟慢慢将这根刺拔了出来。 1674 年,纳兰性德大婚。北京城飘着桂花香,纳兰家张灯结彩办喜事。这位写下 “人生若只如初见” 的才子,在新房门口,手里握着秤杆迟迟不敢动,心跳得比战鼓还急。当他终于掀开红盖头,烛光映着新娘卢氏的脸庞,这位见过大世面的贵公子竟呆住了:眼前女子眉似远山,眼含秋水,比他想象中还要美上许多。当时卢氏也被他看得脸红,低头轻声问:“郎君为何发呆?” 纳兰性德回过神,摸着鼻子笑说:“实在怨你生得太好看。” 这看似是句玩笑话,却也是他内心的真实感受。 新婚第二天清晨,卢氏亲手煮了碗桂花糖粥端给丈夫。纳兰性德刚尝一口就瞪大了眼睛:“这味道……” 原来这正是他小时候最爱的甜粥做法,连撒糖霜的时机都分毫不差。卢氏抿嘴笑:“我翻遍了你家老厨娘的食谱呢。” 这个细节让纳兰性德心头一暖,他突然发现,这个父母安排的妻子比他想象中用心得多。 这对小夫妻的日常,如同从话本里走出来一般。卢氏会女扮男装陪丈夫打猎,纳兰性德特意给她定制了轻便的小猎弓;他们效仿李清照夫妇玩 “赌书泼茶” 的游戏,有次卢氏为记错一句诗,气得把茶泼在丈夫新袍子上,两人笑作一团。最绝的是那年夏天暴雨,纳兰性德找遍花园不见妻子,最后在荷塘边逮到举着两把油纸伞的卢氏 —— 一把遮自己,一把护着刚开的荷花。这般神仙日子过了三年,卢氏的肚子终于有了动静。纳兰性德高兴得在院子里连翻三个跟头,连夜给未出世的孩子起了二十个名字。 可谁也没想到,卢氏生产时遭遇血崩,孩子刚落地就没了气息。这位才二十二岁的少夫人,握着丈夫的手说了句 “照顾好自己”,便永远闭上了眼睛。纳兰性德整个人像被抽了魂。他把妻子灵柩停在双林寺,自己在旁边禅院住了整整一年。有次康熙皇帝召见,他穿着带茶渍的旧官服就去了,皇帝看得直叹气:“容若啊,人死不能复生。” 可旁人哪懂,他每次回家推开门,总觉得能听见卢氏笑着说 “今日又泼了你爱的碧螺春”。 后来纳兰性德被提拔为御前侍卫,跟着康熙天南海北地巡游。有次在江南遇见名妓沈宛,长得竟与卢氏有几分相似。这姑娘聪慧过人,能把纳兰词倒背如流,还劝他:“大人该往前看了。” 纳兰性德确实动过心,可当沈宛真要跟他回京时,他却退缩了 —— 御前当差日日伴驾,哪能让人家姑娘守活寡?这段缘分终究无疾而终。 细想纳兰性德的半生,表妹让他懂得相思苦,卢氏让他尝过恩爱甜,连最后那段无果的缘分,都成了 “当时只道是寻常” 的注解。或许正如他在《采桑子》里写的:“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有些人来这世间,本就是要用整个生命去写一首情诗的。尽管他的人生有诸多遗憾,可他的深情却从未改变,这看似矛盾,实则正是他对爱情的执着。
1880年,46岁的慈禧太后感觉肚子肿胀,还干呕嗜睡,贴身太监李莲英赶紧找御医来
【9评论】【5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