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乌龙——一位花甲老人对生命的重新思考 半个月前,社区组织65岁以上老人体检。当彩超医生突然说出"肝硬化"三个字时,犹如晴天霹雳震得我魂飞魄散。记得那天检查室里空调呼呼作响,金属探头划过腹部时异常冰凉,那句诊断却像烙铁般灼痛心口。 "不可逆转"、"存活期1-5年"的医学常识在脑中轰然炸开。我踉跄着走出诊室,春日的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六十五载人生走马灯般闪现:女儿蹒跚学步的憨态,丈夫伏案工作的背影,还有阳台上那盆未开的老来俏...当晚全家笼罩在愁云惨雾中,女儿哭红的眼睛,丈夫闷头闷脑说"早死晚死都得死",烟灰缸里堆起小山。 转机出现在第七日。女儿执意带我去三甲医院复查,候诊时我数着走廊瓷砖,整整一百八十七块。当主任医师宣布"只是脂肪肝"时,我们母女哭笑不得,消毒水味道的诊室突然变得芬芳起来。这场生死误诊像场荒诞剧,却让我对生命有了全新认知。 窗外的树木开始抽芽,我却在生死边缘走了一遭。突然明白,那些辗转难眠的夜里,真正恐惧的或许不是死亡本身。我们畏惧的是未完成的遗憾——没看到外孙女儿学业有成,没和丈夫漫游世界扑捉浪漫🏵,没把家族史写成册子。 医院误诊事件折射出基层医疗的困局,但更照见现代人普遍的生命焦虑。数据显示,我国误诊率约30%,而因此产生心理创伤的案例正逐年攀升。当生死命题突然摆在面前,多数人都会像我这般手足无措。 如今晨起服药时,我会对着药盒微笑。二甲双胍治糖尿病,优甲乐调甲减,各种降降血脂方子——这些瓶瓶罐罐不再是催命符,倒像是生命交响乐的指挥棒。开始认真记录血糖波动曲线,在日记本画上可爱的小图标;重新布置阳台,让各色绿植组成"养生方阵";深谙墨香里藏着延年益寿的秘方。 死亡教育缺失让我们谈"死"色变。据《中国死亡质量指数报告》,我国在死亡教育普及率上仅列全球第53位。但经历这场乌龙,我顿悟向死而生的真谛:每天给女儿发个拥抱表情,定期和老伴去湿地公园观鸟,开始整理家族口述史...这些细碎日常,都在重构生命的重量。 昨夜梦见自己变成蒲公英,雪白绒球随风四散。惊醒时月光正好,丈夫鼾声如旧。忽然读懂东坡先生"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豁达。或许生命的真谛,不在逃避死之阴影,而在珍惜生之微光。
生死乌龙——一位花甲老人对生命的重新思考 半个月前,社区组织65岁以上老人体检
淼哆哆映像说娱
2025-04-07 17:13: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