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鳄索罗斯
在他的《金融炼金术》一书中提出过一个理论,叫做“反身性理论”,我是在2020年左右读过,说实话挺烧脑的。不过那时还不是禁书,现在在淘宝、京东等大平台已经被全部下架了,部分平台还能找到,但有可能是重新的修订版。
反身性理论的概念提出:在任何包含有思维参与者的情景中,参与者的思想和现实情况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思考者试图去了解真实的情况;另一方面,他们试图获得一个他们想象中的结果。
这两种过程起到的作用相反:在求知的过程中现实是已知量,然而在参与的过程中,参与者的思想成了已知量。在提出哪些是已知的、而哪些是未知的时候,这两种作用会相互干涉。索罗斯将这种两个作用间的相互干涉称为“反身性”。
索罗斯也将反身性想象成参与者的思想和参与者所参与的情景间的反馈循环,他认为反身性对于研究有思想者参与的情景是至关重要的。反身性导致参与者对于现实的理解是不完美的,同时参与者的行为也会产生他们无法预知的后果。
我们感知事物的方式,以及我们语言的构建方式,许多因素最终导致我们的认识是不完美的。但反身性理论中所提出的不完美更为具体。索罗斯讲的不完美是个体身为参与者而产生的,当我们作为局外的旁观者时,我们自我的主张可以有选择的影响或不影响实施情况,而当我们身为参与者时,哪怕仅仅是去试图理解事实情况的行为,就已经改变了现实情况。
基于这种因果关系,我们所做的决策是不能以书本知识为依据的,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我们懂得越多就越有可能做更好的决策,但是知识本身不足以作为做决策的依据的。我们面对的情况具有不可知性,而知识只能解释真实存在的事物。事实上,这些都是根据参与者对现实情况的认识而决定的,如果参与者的认识是符合事实的,那事实就不会是不可知的,这样参与者就可以根据知识来做出行动。但是这不是真实情况,事实是不可知的,因为参与者的认识往往不对应事实。
人类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但人类对于他们生活的世界的认识是不可能同时满足真实性、完整性和连贯性的。在人们的思维受到现实限制的时候,思维是不足以做出完美决策的,而在思维干扰了决策的情况下,思维就无法控制现实走向。
一本充满着抽象的哲学思辨的金融心理学书籍,花点耐心细读还是有很多收获的。但也要警惕翻译版的不断修订,会令本书原著的核心思想有所改变,如果外语条件好还是去读英文原版,更能辨析作者核心思想,毕竟翻译也是门艺术。[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