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名意大利女性游客在利用144小时免签政策来到中国旅游时,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中国的旅行体验感到失望。她抱怨道,整个行程中几乎没有人能用英语与她交流,并且她认为中国的公共场所应当普遍张贴英文标识。 这位来自意大利的玛丽亚(化名)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了她在中国的旅行经历,她表示刚到中国时,在机场和酒店都能顺利用英语沟通,这让她对接下来的旅程充满期待,然而当她开始探访各个景点时,语言障碍逐渐显现。 在游览故宫博物院时,玛丽亚发现大部分展品说明牌只有中文,虽然有些重要文物旁边配有英文介绍,但她认为这远远不够。 "我想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文化的细节,但语言障碍让我感到很困扰。"玛丽亚在社交媒体上写道。 随后玛丽亚前往长城游览,她抱怨在购票、乘坐缆车时都遇到了交流困难,认为工作人员应该掌握基本的英语交流能力。 她在网上发帖称:"作为一个国际旅游目的地,中国的英语服务水平令人失望。" 但许多在中国生活的外国游客和留学生对玛丽亚的言论提出了不同看法,很多留学生表示,中国主要景区都设有志愿者服务站,配备会说英语的工作人员。 而且现代科技已经很好地解决了语言障碍问题,有很多翻译APP,扫一下就能看懂中文标识,我觉得这反而让旅行更有趣。 网友们对这件事也展开了热烈讨论,有网友认为在他国旅游时应该尊重当地文化,不能期待所有地方都迎合外国游客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玛丽亚的经历引发了人们对文化差异和旅游体验的思考,在全球化时代如何在保持本土文化特色的同时,为国际游客提供便利的旅游体验,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随着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各地景区也在不断改善外语服务环境。 许多景区开始采用智能导览系统,在保留中文标识的同时,通过科技手段为外国游客提供多语种服务,既保持了文化特色,又满足了国际游客的需求。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外国游客喜欢上中国,对此你怎么看? 主要信源:金融新闻2024-07-19——外国游客吐槽在中国旅游体验差,没人能用英语翻译,看地图更头晕
2024年,一名意大利女性游客在利用144小时免签政策来到中国旅游时,接受采访时
桃花林里诗
2025-04-08 07:21:20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