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牙医25年前花10万从当地村民手中买下破旧民房,借钱重建为3层楼房,开设牙科诊所。25年后房子拆迁获巨额补偿,村民反悔,愿还10万索要补偿,牙医拒绝,双方闹上法院,一审村民败诉,二审却有变数。 故事发生在1998年,那时的北京,城市发展的步伐还没如今这么迅猛,但郊区也隐隐有了被开发的迹象。 河北小伙赵亮,刚从北京某医院毕业,入职私营牙科医院后,靠着本事和努力,半年就赚了10万。 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赵亮就琢磨着,城里房价高得离谱,不如去京郊开个诊所,既实现梦想,又能扎根北京。 经人介绍,他认识了延庆农村的苏国强。苏国强在城里已经站稳脚跟,农村那套6室2厅的老房子就闲置了,正想卖出去。 两人一拍即合,可到了签合同,问题来了——这房子是宅基地上建的,按规定,宅基地不能卖给外村人,土地使用证改不了名。 这可把赵亮难住了,刚燃起的希望之火,眼瞅着要灭。 苏国强一看,胸脯拍得震天响,拉来当村长的三叔做担保,说:“兄弟,别怕!合同一签,这房子土地都是你的,有村长作证,妥妥的!” 赵亮耳根子一软,想着有合同又有村长担保,应该没问题,就咬咬牙,掏出10万,把这事儿定了下来。 合同一签,赵亮就像打了鸡血,借钱把老房子改造成四合院,又拆了旧房盖起3层小楼,诊所开起来了,还在这儿结婚生子,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一晃25年过去,北京的发展日新月异,这片地方被纳入了拆迁范围。根据政策,拆迁户能拿到数百万拆迁款,还有537平米的安置房。 这消息一传开,像一颗炸弹,把原本平静的生活炸得粉碎。苏国强坐不住了,看着巨额补偿,心里那叫一个后悔,当初咋就把房子卖了呢? 他脑袋一热,找到赵亮,厚着脸皮说:“兄弟,当年那10万我还你,房子是我的宅基地建的,拆迁补偿也得归我!” 赵亮一听,肺都快气炸了,这些年自己投入了多少心血和金钱,这房子早就不是当初那破房子了,现在说收回就收回?门儿都没有!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很快闹到了法院。 法庭上,苏国强振振有词,搬出《土地管理法》,说宅基地只能本村流转,赵亮不是本村人,合同违法无效,拆迁补偿自然归自己。 赵亮也不甘示弱,称自己对房子进行了大规模改造,花费数百万,现在的拆迁补偿是基于改造后的房子,和当初苏国强卖的旧房子没关系。 而且签合同的时候,法律没禁止外地人买村民住宅,合同有效,拆迁补偿理应归自己。 一审法院认为,1998年签合同的时候,法律确实没禁止村民房屋买卖,所以合同有效,拆迁补偿归赵亮。可苏国强不服,上诉到二审。 二审法院一查,发现虽然合同上半年签的,但实际交易在年底,那会儿《土地管理法(1988修订)》已经施行,明确限制宅基地流转,这么一来,合同违反法律,无效。 最后,一审判决被撤销,合同无效,但拆迁补偿归属,法院没判。 这事儿在网上炸开了锅,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觉得苏国强太不地道,25年前自己把房子卖了,现在看到拆迁补偿多,就想反悔,简直是见钱眼开。 可也有人说,从法律角度讲,宅基地确实不能卖给外村人,二审判决也没错。但赵亮也太冤了,这么多年的心血和投入,就这么打了水漂? 其实,这事儿反映出的,是法律和现实的矛盾。当年赵亮买房的时候,政策还不明确,大家按常理签合同,谁能想到25年后会因为政策变了,房子出问题。 这就像下棋,走一步看一步,谁也预料不到后面的局势。从道德层面讲,苏国强的做法被人唾弃,可从法律角度,他又似乎站得住脚。 这也提醒我们,在做涉及重大利益的决策时,一定要把法律风险考虑周全,别光看眼前,得为未来留条后路。
2022年,北京3个儿子每人出资5万,给父母买房养老,父母去世时,房子市值300
【43评论】【50点赞】
晨风
不行再来个三婶四婶呗,反正判决没几个靠谱
海滨拾贝
二审法官来自南京…
飘雪的季节
和稀泥的法官
用户14xxx41
提交美国法院
快乐人生
不能转卖外村人?你为什么还要卖?说啊?
用户14xxx46
法院判决要维护正义。
蓝枫
你俩不分个生死 ,法官不好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