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日本战败以后,驻中国东北关东军,陆军野战医院院长挥着军刀,用刀尖顶在护士伊藤郁子胸前,逼迫她跳江,无奈,没有任何选择的伊郁子,面对湍急的滔滔江水纵身跳入!
1945年8月,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日子,20岁的伊藤郁子作为一名日本护士,被派往中国东北的日军野战医院工作。
然而,命运给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随着苏联红军的进攻,日军节节败退,在仓皇逃命的过程中,伊藤郁子和其他医护人员被逼至牡丹江边。面对汹涌的江水,日军长官竟然下令所有人跳江自杀。
就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伊藤郁子展现出了惊人的求生意志。
她紧紧抱住一块木头,凭借着过人的游泳技能,在滔滔江水中挣扎了整整三个小时,当她精疲力尽地爬上岸边时,眼前的世界已经完全不同。
她被中国解放军的医疗救护队收留,这一刻,仿佛是命运的转折点,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在中国人民的善意对待下,伊藤郁子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国家所犯下的罪行,她亲眼目睹了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累累罪行,内心充满了愧疚和赎罪的决心。
于是,她毅然决定留在中国,希望用自己的余生来弥补日本对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
从此,伊藤郁子开始了她在中国的新生活,她加入了解放军的医疗队,成为了牡丹江野战医院的一名护士。
在这里,她不遗余力地学习中文,钻研医疗技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道主义"的真谛。
据不完全统计,她曾多次为中国伤员献血,用自己的热血挽救了107名中国军人的生命,这份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她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和爱戴。
随着时间的推移,伊藤郁子在中国的根越扎越深,她不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在个人生活中也找到了归属。
在山西康复医院工作期间,她结识了中国军人宗序定,两人坠入爱河,最终喜结连理。
1954年,伊藤郁子随丈夫回到了江苏如皋,在当地的人民医院工作,她不仅入籍中国,还在这片土地上生儿育女,完全融入了中国社会。
在如皋县人民医院,伊藤郁子的工作态度堪称楷模,她不顾个人安危,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
1987年4月,在完成了42年的护士工作后,伊藤郁子光荣离休,然而,退休并没有让她停下脚步。
相反,她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社会公益事业中,她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经常为学生讲述革命故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下一代珍惜和平、热爱祖国。
她的努力得到了广泛认可,在一次演讲比赛中,她的演讲《我爱你,中国!》还荣获了一等奖。
1999年,伊藤郁子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她被评为"南通市十佳老有所为模范",并被聘为如皋市政协委员。
在这个新的身份下,她积极参政议政,为当地发展建言献策,她提出的多项建议,如修补如城天平路、解决病员入院难等问题,都得到了采纳和实施,切实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2001年,当得知日本政府试图美化战争历史、修改教科书时,伊藤郁子挺身而出。作为二战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她多次致信日本政府,要求他们正视历史、承认错误,并向中国人民真诚道歉。
她的行动,展现了一个普通公民对历史负责、对和平执着的可贵品格。
200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已经80岁高龄的伊藤郁子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专访。
在镜头前,她回顾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她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观众,成为中日民间友好的一个生动注脚。
在伊藤郁子的一生中,她多次面临回日本定居的机会,1972年中日建交后,她曾回日本探亲,受到日本政府高层的接见。
1998年,日本"红十字会"甚至提出可以为她安排住房和专人照料,然而,每一次,伊藤郁子都坚定地选择留在中国,她说:"我爱生我养我的母亲,我爱樱花烂漫的日本,但我更爱社会主义中国!我的心永远在中国!"
2016年12月8日,伊藤郁子在如皋辞世,享年92岁,她的一生,跨越了两个国家,经历了战争与和平,见证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真正的国际主义精神,何为超越国界的人类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