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列宁逝世,他的遗体经过近100年的保存,现在只剩下一颗头颅仍不能入土为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4-08 12:48:53

1924年列宁逝世,他的遗体经过近100年的保存,现在只剩下一颗头颅仍不能入土为安。 列宁从小耳濡目染,继承了父母的正直和对知识的热爱,也对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格外敏感。 1887年,列宁中学毕业,考进了喀山大学的法律系。那一年,哥哥的死让他下定决心要走上革命的道路。 不过,他的活动很快引起了当局的注意。同年年底,他因为参加学生抗议活动被抓了起来,还被流放到喀山郊外的一个小村子。1888年回到喀山后,他加入了当地的马克思主义小组,热情地参与讨论和宣传,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1889年秋天,列宁一家搬到了萨马拉。1891年,他通过了彼得堡大学法律系的全国考试,拿到了律师助手的资格。不过,他对当律师没啥兴趣,反倒是在萨马拉组织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忙着在伏尔加河一带传播新思想。他一边啃马克思的书,一边跑去农村做调查,还把《共产党宣言》从德文翻译成俄文,让更多人能读懂。 1893年初,列宁来到了彼得堡,这座城市是俄国政治和工人运动的心脏。他一到那儿就忙开了,决心要把分散的马克思主义小组拧成一股绳。1895年秋天,他成功把彼得堡的这些小组合并成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这个组织虽然规模不大,但意义不小,它让社会主义思想第一次跟工人运动真正结合起来,算是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雏形。1895年12月,列宁又因为革命活动被捕,1897年2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东部的舒申斯克村。 1900年流放结束,列宁决定去国外继续干革命。他到了欧洲后,创办了一份报纸叫《火星报》,专门用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建党的想法,想把全世界的工人阶级力量聚起来。1901到1902年,他又写了一本书叫《怎么办》,里头详细讲了怎么建一个有纪律、有战斗力的工人阶级政党。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这次会议上,大家因为怎么制定党章和党员标准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分裂成了两派:列宁领头的布尔什维克(多数派)和马尔托夫领头的孟什维克(少数派)。 1905年,俄国爆发了第一次大规模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列宁带着布尔什维克制定了策略,提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沙皇,建立民主共和国,工人得跟农民一块儿干。同年7月,他写了《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把这个思路讲得清清楚楚。 11月,他回国直接指挥革命,可惜12月莫斯科的工人武装起义失败了,革命暂时进入了低潮。1907年底,他又得出国,第二年写出了《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这本书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做了很大的补充。 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爆发,沙皇被推翻,出现了临时政府和苏维埃并存的局面。4月4日,列宁从瑞士赶回彼得堡,提出了《四月提纲》,说革命得进入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要把临时政府干掉,建立苏维埃政权。 到了10月24日(俄历),列宁给中央委员们写信,说当晚必须动手。第二天,十月革命成功了,苏维埃俄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这么诞生了,列宁当上了人民委员会主席, 革命成功后,列宁带着大家顶住了帝国主义国家三次武装进攻和国内的叛乱,慢慢把苏俄的经济建设带上了正轨。 1922年,列宁得了脑溢血,但他还是坚持工作,口授了《论合作制》等文件。1923年病情加重,1924年1月21日,他去世了,享年54岁。 他的身后事却在苏联高层引发了一场争议。 在列宁去世之前,斯大林、托洛茨基等政治局委员就曾召开秘密会议,专门讨论列宁的后事安排。 尽管列宁遗孀克鲁普斯卡娅提出反对,高层还是决定将列宁遗体进行防腐保存,并在红场为他举行隆重的安葬仪式。于是,在人们肃穆哀悼的同时,一场围绕列宁遗体的"抢修"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防腐专家、解剖学教授沃罗比耶夫被委以重任。他提出采用一种特殊配方的防腐液,对遗体进行化学处理。 1924年5月,苏共十三大期间,代表们来到列宁墓,瞻仰了遗容。映入眼帘的,是栩栩如生、宛如安眠的列宁。 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俄罗斯成为其主要继承者。列宁的遗体已经不再像当年那般栩栩如生,岁月和坎坷的遭遇在他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二战期间,德军的铁蹄踏破苏联国土。为了避免列宁遗体落入敌手,苏联政府不得不将其秘密转移到西伯利亚的秋明市。在闷热潮湿的环境下,防腐措施难以为继,遗体开始加速腐烂。最终,只有头颅和部分左腿得以保存下来。 战后,列宁遗体回到莫斯科。但随着沃罗比耶夫教授的去世,遗体防腐失去了关键人物。 1961年,又一个打击来袭——斯大林的遗体被移出列宁墓,列宁的遗体再次出现腐烂迹象。为了防止腐烂蔓延到头部,他们不得不将头颅与躯干分离。自此,列宁遗体仅存不到十分之一。 维护列宁墓的开支成为一个难题,据估算,每年需要数百万卢布,这对财政拮据的俄罗斯政府而言无疑是个沉重的负担。目前,列宁墓的运营主要依靠社会捐助。 参考资料 马雅可夫斯基 译者: 飞白 .《列宁》.人民文学出版社

0 阅读:1
从南谈历史啊

从南谈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