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23岁女医护刘亚玲以请假回家探亲为由,偷偷跑到老山前线救治伤员战士,探亲假快到期时,她却给医院写信说不回去了,医院以党性要求她回去,谁料,刘亚玲却说:“哪怕开除我的党籍,我也不坚决回去,除非抬我尸体回去!”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6年4月,23岁的刘亚玲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她是文山医院的一名年轻护士,刚工作没多久,却在那个春天以回家探亲的名义请了假。 领导看她平时踏实肯干,痛快地批了,可谁也没想到,她压根没回老家,而是悄悄收拾行囊,直奔老山前线去了,那是个战火纷飞的地方,炮声时常响彻山谷,她却一心想着那里的伤员。 探亲假眼看着就要到期,她没回去,反而给医院寄了封信,信里语气硬邦邦的,说自己不打算回去了,医院领导急了,以党性要求她立刻返回,可她回信更绝:“哪怕开除我的党籍,我也不回去,除非抬我尸体回去!”这话一出,整个医院都炸开了锅。 刘亚玲不是一时冲动,她从医学院毕业后,分到了文山医院,那儿离前线不算远,可跟她想象中的战场还是有距离,她学医时就听过不少老山的故事,知道前线的战士缺医少药,很多人在送往后方的路上就撑不住了。 她心里一直憋着股劲,总觉得自己该做点什么,医院里也有机会派人去支援,可每次报名前线名额,她都被拦下来,领导说她太年轻,又是个女同志,前线太危险,不适合。 可她不服气,觉得自己既然穿上了白大褂,就该去最需要的地方,申请了好几次没成,她就动了心思,用探亲假当幌子,瞒着所有人跑到了老山,一到那儿,她亮出医护证,二话不说就扎进了救治伤员的队伍里。 到了老山,她才算真正见识了战争,前线不大,可枪声炮声没停过,小规模的袭击随时可能发生,她来的时候,正赶上一拨伤员送过来,她赶紧上手,帮着止血、包扎,忙得脚不沾地。 探亲假有十来天,她本想趁这几天多干点活,可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假期快结束时,她看着那些满身血污的战士,想着后头还有多少人等着救,心里一横,觉得自己不能走。 她找了张纸,写信给医院,说清楚了想法,她在信里说,前线的战士需要她,她没法扔下他们回后方舒舒服服上班,信寄出去没几天,医院的回信就来了,语气很严厉,说她这是违抗命令,要她马上回去,不然就按纪律处理。 可她没犹豫,又回了封信,态度更硬,说除非死了,不然绝不回去,哪怕党籍不要了也在所不惜,刘亚玲在前线的日子不好过,她瘦瘦小小的,可干起活来一点不含糊,战场上炮弹炸得满地灰,她跟着部队跑前跑后,哪儿有伤员就往哪儿冲。 有次一个战士腿被炸伤,血流得止不住,她冒着枪声跑过去,跪在地上给他包扎,手抖都不抖一下,战士们看她这样,都挺感动,说她年纪不大,胆子却不小。 她自己也受过伤,有回炮弹片擦着胳膊划过去,血渗了一片,她随便裹了下,又接着干活,部队里的人渐渐都知道了她,管她叫“战地天使”,说有她在,心里多少踏实点,她不爱听这些,觉得自己就是干该干的事,没啥特别的,可她越是这样,战士们越敬重她。 医院那边接到她第二封信,头都大了,领导们开了会,觉得这事不能不管,她是党员,跑去前线不打招呼,还公然说不回来,这要是放任下去,纪律还怎么管? 他们发了电报,以党性要求她必须返回,不然就记过甚至开除党籍,可刘亚玲压根没动摇,她回信还是那句话,宁可不要党籍,也要留在前线,医院这边急得没办法,可前线的事迹也传了回来。 有人说她救了好些人,连部队的政委都夸她有担当,领导们听着这些,心里也不是滋味,她的事在医院传开了,有人觉得她不该这么犟,可也有人说,她这是真把救人放第一位,吵来吵去,最后也没真开除她,算是默认她留下了。 刘亚玲在老山待了好几年,直到战争平息,她用自己的手救过不少人,也在炮火里证明了自己的信念,她不是不知道危险,可她觉得,医护就该去最难的地方,党性在她眼里,不是听话待在后方,而是跟战士们站在一块儿。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刘亚玲
1986年4月,23岁女医护刘亚玲以请假回家探亲为由,偷偷跑到老山前线救治伤员战
如梦菲记
2025-04-08 18:35:32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