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逝世时,站在一旁的华国锋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像个小孩一样哭着抹泪。 197

戴梦维沐沐 2025-04-09 00:28:25

周恩来逝世时,站在一旁的华国锋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像个小孩一样哭着抹泪。 1976年1月5日,冬日的北京医院笼罩在一片凝重的气氛中。凌晨两点半,年仅77岁的周恩来总理躺在病床上,接受了他生命中的第六次大手术。医生在他腹部增开一道口子,试图缓解麻痹性肠梗阻带来的痛苦。此时的周恩来,已经形销骨立,那个曾经挺拔的身影,如今只剩下几十斤重。 那是在1974年6月1日,周恩来被送进医院治疗的那天,谁也没想到这里会成为他生命的最后驿站。吴阶平为组长的医疗组为他做了第一次膀胱癌切除手术,术后康复迅速,原本的便血症状很快消失。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两个月后,病情出现反复,诊断为癌症转移。 尽管身患重病,周恩来从未放下过国家重担。在医院的一年半时间里,他做了13次大小手术,平均40天一次,却依然坚持工作,与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保持密切联系,处理内政外交大事,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1974年9月30日晚,他甚至抱病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庆招待会,赢得中外来宾热烈掌声。 1975年的后半年,周恩来对自己的病情愈发坦然。他曾向医生提出希望能搬回家去住,理由是"这里还有很多病人,你们应该去照顾他们"。然而又一次手术后,医生发现他的膀胱癌已到晚期,手术切除已无效,只能保守治疗。邓小平得知后,沉痛地说:"看来只能这个样子了。你们要尽量做到减少痛苦、延长生命。" 1976年1月5日下午5时,华国锋和陈锡联、纪登奎来到医院看望周恩来。此时的总理已经不能说话,三人在病房只停留了六分钟。谁也不会想到,这是华国锋与周恩来的最后一面。周恩来虽然声音微弱,但头脑依然清醒。他曾对华国锋说过:"国锋同志,我很痛苦。我只有四五天的时间了。"如同他自己预言的那样,三天后的1月8日上午9时57分,这位为新中国奋斗了一生的伟人,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1976年1月9日清晨,电台播音员以沉重的声音通报了周恩来逝世的消息。这个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沉重地砸在了全国人民的心上。街头上的人们纷纷脱帽致哀,有人失声痛哭,更多的人则默默地排队购买周恩来的遗像。那天下班后,无数北京市民自发来到天安门人民纪念碑前,献上花圈、鞠躬默哀,形成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场景。 1月10日,华国锋来到北京医院向周恩来遗体告别。平日很少跟随华国锋外出的两位秘书也坚持要来,他们说什么都要陪同华国锋见总理最后一面。当华国锋踏入北京医院东门时,已经聚集了不少群众,都希望能向敬爱的总理作最后的告别。 告别厅内,90岁高龄的朱德委员长正在周恩来的遗体前行军礼。郭沫若一进门就失声痛哭。蔡畅和邓颖超紧紧相拥,泣不成声。面对这样的场景,华国锋强忍泪水向周恩来遗体三鞠躬,又与邓大姐握手致哀。华国锋心中赞叹邓大姐是"久经考验的老一代共产党员,她忍受内心的巨大悲痛,从容镇定地接待大家。" 然而,当华国锋站在周恩来的遗体旁,看着那张熟悉的面庞,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像个小孩子一样抹着泪哭了起来。站在一旁的王震面露悲色,用一只手扶了扶华国锋的左臂,以示安慰。对华国锋而言,周恩来不仅是一位领导同志,更像是兄长,是他在复杂局势中的指路人和依靠。如今这位兄长离去,他不得不独自面对未来的风雨。 周恩来逝世后,谁来接任总理职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不久后,毛泽东宣布:由华国锋担任国务院代总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华国锋连连推辞,但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一重任。 追悼会结束后,邓颖超按照与总理生前的约定,将他的骨灰撒向了祖国的江河大地,让他以另一种方式继续陪伴他深爱的人民。周恩来担任总理26年,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他的离去,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留下了巨大空缺,而华国锋则肩负起了填补这一空缺的历史责任。

0 阅读:41

猜你喜欢

戴梦维沐沐

戴梦维沐沐

戴梦维沐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