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年被捕时,敌人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只要交800元保证金便可出狱,于是,他便给父亲的至交汪孟邹写信求助,可追随他父亲多年的汪孟邹却没有钱!
陈延年出生于1898年,安徽怀宁人,他的父亲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弟弟陈乔年同样是著名的革命烈士。
这个家庭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缩影,他们的故事深深地烙印在了中国革命的历程中,陈延年从小就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耳濡目染间,革命的种子早已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年轻的陈延年怀揣着对革命的热忱,远渡重洋来到法国求学,在异国他乡,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新知识,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这段留学经历对陈延年的思想转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开始深入思考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革命理想。
回国后的陈延年立即投身于火热的革命斗争中,他先后担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中共江浙区委书记等重要职务,在广东期间,陈延年积极推动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为广东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还参与了国共合作的谈判工作,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这位年轻的革命者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赢得了同志们的信任和尊重。
然而,历史的车轮并非总是沿着预期的轨道前进,1927年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形势急转直下。
6月26日,陈延年在上海参加中共江苏省委成立大会时,命运的阴霾笼罩而来,由于一名交通员被捕叛变,导致会议地点暴露。陈延年在清理文件时不幸被捕,这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被捕初期,陈延年临危不乱,机智地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自称是一名普通工人,敌人一时难以确认他的身份,甚至准备以800元将其赎出。
陈延年抓住这个机会,给父亲的挚友汪孟邹写信求助,希望能够脱险,怎料汪孟邹根本就没钱。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人意料,真正导致陈延年被捕和身份暴露的,并非之前广为流传的吴稚晖,而是两个叛徒:束炳澍和戴盆天。
束炳澍泄露了中共江苏省委会议地址,导致陈延年被捕;而戴盆天则在看守所指认了陈延年,使其真实身份最终暴露。
当陈延年的身份被确认后,国民党反动派对他实施了残酷的酷刑,然而,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诱惑利诱,陈延年始终保持着坚定的革命信念,他宁死不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
在狱中,陈延年曾慷慨陈词:"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决不下跪,"这句话不仅展现了他坚定的革命意志,也成为了激励后人的不朽誓言。
关于陈延年牺牲的具体日期,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但根据最新的史料研究,陈延年实际牺牲的时间是1927年6月29日夜或30日晨,而非此前广为流传的7月4日。
这一信息来源于杨虎、陈群给蒋介石的密电,以及与陈延年同时被捕的黄竞西的绝笔遗书,国民党当局故意制造时间差,可能是为了继续追查其他共产党人,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他们对共产党人的恐惧和打击的决心。
陈延年牺牲时,年仅29岁,这个年龄,本应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然而他却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
毛泽东曾高度评价陈延年是"党内不可多得的人才",周恩来也曾感慨地说:"广东的党团结得很好,党内生活也搞得好,延年在这方面的贡献是很大的,"这些评价不仅是对陈延年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革命精神的崇高敬意。
回顾陈延年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他的革命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早年,他曾受到无政府主义的影响,与吴稚晖等人关系密切。
然而,在法国留学期间,陈延年逐渐认清了吴稚晖等人的本质,毅然与他们划清界限,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种思想上的转变,不仅体现了陈延年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也为他日后的革命生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陈延年的牺牲,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无数像陈延年这样的优秀共产党人,前仆后继,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铺就了通向新中国的道路。
他们的牺牲,不仅是个人的悲壮,更是一个民族觉醒的象征。
老井茶
父是信仰的奠基人,子都为信仰谢慷慨就义,皆值得我们永远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