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男子接到449元代祭扫订单,结果却搞出乌龙。对方给的定位处有新坟,结果拜错了。对方要求男子重新祭拜,他却以祭品已烧完、订单已结束为由,拒绝对方请求。 据《齐鲁壹点》4月7日报道,小李是一名大学生,正在新疆读书。清明节时,他无法回到老家祭拜祖先,于是突发奇想,在网上找人帮忙祭拜。 现在的服务十分全面,有专门的平台提供这项服务。于是小李斟酌了很久,选了其中449元价位的服务,让工作人员去帮忙代祭祖先。 工作人员接到订单后,与小李单独取得联系,让对方将具体位置发送过来,届时会带着祭品前去帮忙祭拜。 小李发送完位置就忙着去学习了,一上午都没看手机。而工作人员恰好在上午去祭拜,到地方后看到不止一座坟,就想打电话再确认一下具体是哪一座。 可是小李一直没有接听电话,他以为定位准确,那里又只有自家的祖先,所以就没有再多花心思想这件事。 谁知工作人员到了后傻眼了,这到底是哪一座坟啊!由于小李没有回复他的消息,工作人员就自行猜测,既然要代祭拜,会不会是新的这一座呢? 于是他自作主张,在新的这座坟前开始祭拜起来,最后还拍了视频发给小李,告知自己已经帮忙祭拜了。 等小李忙完学业,下午打开手机一看也傻眼了。工作人员祭拜的好像不是自家祖先,于是赶紧打电话向家人确认。 家人说那是别人家的祖先,就埋在自家祖先的旁边。这时小李才确定对方确实拜错了,于是赶紧联系工作人员,要求对方重新去祭拜。 他认为自己花了钱,对方就应该准确无误地祭拜自己的祖先。现在闹了乌龙,不是自己的错,而是工作人员没有找准位置,所以要求对方给个说法。 而工作人员那两天忙得不可开交,要求代祭拜的人很多,实在没时间再重新帮小李祭拜。 再加上工作人员觉得是小李自身原因不接听电话才闹的乌龙,怎么能怪自己呢?所以要么不回消息,要么就回复一句“祭品已经上完,我们之间的合同已经结束”,不同意再去帮忙祭拜。 小李没办法,直接和平台方联系,服务人员接到售后诉求后也不知道如何处理。 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人员没有错,责任在小李,所以到现在也没有给出协商结果,事情就一直拖着。 网友们也纷纷发表看法,有人说这种情况确实小李的责任更大一些,但工作人员也并非毫无责任。既然对方要求重新祭拜,适当再收一点手续费,完成对方的心愿是最好的。 也有人说,不管工作人员手头的单子有多少,至少应该准确无误地帮别人祭拜。毕竟收了钱就应该做好分内的事情,即使小李没有接听电话,那可不可以晚一点再祭拜呢?虽然这样耗时耗力,但既然接了单就应该服务好每一位顾客。 一、工作人员就一点责任也没有吗? 从表面看,小李没及时接听电话,似乎要负主要责任。但从法律角度和服务层面来说,工作人员并非毫无责任。 依据《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 工作人员与小李达成代祭扫服务约定,就有义务准确完成祭扫。即便小李没接听电话,工作人员也应更加谨慎确认,而不是盲目凭借猜测去祭拜。 在服务过程中,工作人员本就承担着准确执行服务内容的职责,在存在疑惑的情况下贸然行动导致拜错坟,这显然没有全面履行义务,存在失职之处。 二、小李要求对方重新祭拜合规吗? 小李要求对方重新祭拜是合理合规的。小李支付费用购买代祭扫服务,与提供服务方形成服务合同关系。 依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 工作人员拜错坟,属于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小李有权要求其继续履行,也就是重新祭拜。如果工作人员拒绝重新祭拜,小李还可以要求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 三、对方该不该人性化去重新祭拜呢? 从人性化角度来说,对方应该重新祭拜。代祭扫服务本身承载着客户对先人的缅怀和情感寄托,出现拜错坟的失误,对客户的情感造成了伤害。 虽然工作人员称祭品烧完、订单结束,但从情理上,应当理解客户的心情,尽力弥补过错。 即便考虑到实际困难,如时间紧张、需额外成本等,也不该简单拒绝,而是与小李积极协商解决方案,比如适当收取一定合理费用再次前往祭拜,或者给予一定补偿,而不是直接拒绝,这样既有利于解决问题,也能维护自身的服务口碑和形象。 对于这件事,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河南,男子接到449元代祭扫订单,结果却搞出乌龙。对方给的定位处有新坟,结果拜错
代码诗人
2025-04-09 09:34:39
0
阅读: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