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隆之,字延兴,渤海郡蓨县人,是东魏到北齐时期的名臣,他在北魏建义初年踏入仕途,

太基说历史文化 2025-04-09 21:41:15

高隆之,字延兴,渤海郡蓨县人,是东魏到北齐时期的名臣,他在北魏建义初年踏入仕途,最初担任员外散骑常侍。他在早些时候与行台于晖一同前往太山征讨敌将羊侃,就此开启他那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他身材伟岸,身高八尺,并且还有着一副漂亮的胡须。因此得到北齐高祖高欢的赏识,被认作从弟,并认作渤海蓚人,与高欢同称齐国公子高的后裔。 在邺城,高隆之与同僚高岳、孙腾、司马子如并称为“四贵”,一时权倾朝野。他在政治上有着自己的主张和作为。他曾上表请求,若非实在处于边境要塞且现有兵马驻守之处,其余相关事务皆应裁断。当时朝中显贵多借常侍之职获取貂蝉之饰以彰显身份,此时的他则主动上表辞去侍中之职,展现出与他人不同的姿态。 在营建邺都宫室一事上,高隆之参与其中并共同负责相关事务。同时他还在射堋上立三尊人像,塑造出壮勇的姿态。 北齐显祖(文宣帝)高洋曾至东山,在射箭时看到此景,就对高隆之说射堋上应作猛兽,以存古义,终日射人并非自己所取,而他却对此无言以对。除此之外还有一则轶事,他让壮士夯筑百余下后,将人放出,此人口渴欲饮水,旁人阻拦,他却却道:“今日权势何在!” 然后让这个人饮水。之后,他出任北道行台,接着又得以改任并州刺史。 高隆之的性格复杂多面。一方面,他生性阴毒,哪怕是极小的忿恨,也必定报复。另一方面,他钦慕崇尚文雅,对于缙绅名流,必定以礼相待。然而他的结局却极为悲惨。因我某些缘由,被人追念旧时的仇怨,于是他和儿子高德枢等十多人都惨遭诛杀。 不仅如此,高隆之的坟墓还被掘开,骸骨被斩截,一代名臣落得如此凄凉下场,令人唏嘘,也反映出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 高隆之的一生在东魏北齐的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行事风格与复杂性格也成为那个动荡时代的一个缩影。

0 阅读:12
太基说历史文化

太基说历史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