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到了柬埔寨、越南会妥协,可万万没想到,印尼会突然宣布,针对美国加征的32%关税,他们不会进行任何报复。这是为什么? 印尼对美国的出口额高达263亿美元,占总出口的9%,虽然不如中国的25%,但美国是第三大市场。 更关键的是,印尼的服装、鞋类、电子产品等产业严重依赖美国订单。比如,印尼服装业60%的出口都流向美国,一旦加税,这些企业利润会被削掉一大半,几十万工人可能失业。这种情况下,报复关税就像自杀,印尼政府赌不起。 相比之下,越南和柬埔寨更惨。越南对美出口占GDP的30%,柬埔寨服装业80%的订单来自美国,两国经济结构单一,除了妥协没有第二条路。 而印尼虽然也依赖美国,但还有中国这个“备胎”——2023年对中国出口2577亿美元,占总出口的25%,这种多元化让印尼有了谈判的底气。 印尼现在最缺的就是技术和资金。美国在电动汽车、镍加工等领域的技术领先全球,而印尼想从资源出口国转型为制造业强国,必须依赖美国的技术转让。 比如,印尼的镍矿储量占全球50%,但加工技术落后,美国企业的投资能帮助其提升产业链地位。如果因为关税闹翻,美国企业可能撤资,印尼的“2045黄金愿景”就成了泡影。 另外,美国的投资对印尼经济至关重要。2023年印尼吸引外资500亿美元,其中美国占15%。这些资金不仅用于矿产开发,还投向基础设施和数字经济。印尼政府明白,和美国硬刚会吓跑投资者,不如先低头,换取长期利益。 印尼地处南海要冲,是中美博弈的关键棋子。美国在反恐、海上安全等领域与印尼有深度合作,而印尼也想借助美国平衡中国的影响力。比如,印尼在南海问题上虽然保持中立,但默许美国军舰停靠,换取安全支持。这种微妙的平衡让印尼不敢在贸易问题上激怒美国。 另一方面,印尼也不想完全倒向美国。它通过RCEP深化与中国的贸易,2023年对中国出口增长19%,同时加入“全球南方”国家联盟,在国际事务中保持独立姿态。这种“两边下注”的策略,让印尼在不报复美国的同时,还能从中国获得经济利益。 印尼的经济看起来光鲜,但内部问题不少。2023年通胀率1.57%,看似稳定,但债务占GDP的35%,财政赤字率4.65%,政府可动用的资金有限。 如果对美国加税,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会推高通胀,加剧社会矛盾。更麻烦的是,印尼的制造业就业人口仅占14%,远低于中国和越南,一旦出口受阻,失业问题会更严重。 相比之下,越南和柬埔寨的制造业就业占比更高,抗风险能力更弱,只能选择妥协。而印尼虽然也怕失业,但多元化的经济结构让它有更多缓冲空间。 美国这次对54个国家加税,本质是“逆差即有罪”的强盗逻辑。但印尼发现,与其和美国硬刚,不如借这个机会重塑全球贸易格局。它一方面不报复,避免成为美国的“眼中钉”;另一方面,联合智利、巴西等国呼吁重启WTO争端解决机制,争取国际舆论支持。这种“软抵抗”既保护了自身利益,又提升了国际地位。 更聪明的是,印尼悄悄调整了镍矿出口关税,从0%提高到20%,迫使美国企业在印尼建厂加工。这招“曲线救国”既减少了对美依赖,又提升了自身产业链价值。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比直接报复更有效。 印尼这次不报复美国,表面看是“认怂”,实则是一场精密的利益计算。它用短期的妥协换取长期的技术、投资和地缘优势,同时通过多元化市场和产业升级降低风险。这种“以柔克刚”的策略,比越南、柬埔寨的被动妥协更有深度。 当然,印尼的算盘也有风险。如果美国得寸进尺,继续施压,或者中国在关键领域减少合作,印尼可能会陷入两难。但至少目前,这种“两边讨好”的策略让它在大国博弈中找到了生存空间。这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在全球化退潮的今天,灵活务实比盲目对抗更重要。
我猜到了柬埔寨、越南会妥协,可万万没想到,印尼会突然宣布,针对美国加征的32%关
诺斯罗普的笔娱乐
2025-04-10 10:49:4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