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圆恩寺胡同13号——茅盾故居 东城区后圆恩寺胡同13号(茅盾故居),为建于民国

慕蕊你好 2025-04-10 12:05:07

后圆恩寺胡同13号——茅盾故居 东城区后圆恩寺胡同13号(茅盾故居),为建于民国时期两进院落的四合院。 该院坐北朝南,为如意门,合瓦清水脊,两侧有砖雕的花草纹饰,上翘蝎子尾。门前有一对精美的箱式门墩,门楣上有两枚门簪。大门后檐柱间饰有步步锦棂心倒挂楣子。 进门迎面有一座靠山影壁,影壁中心镶有邓颖超题的“茅盾故居”金字黑底大理石横匾。大门东侧有门房一间,西南侧有倒座南房三间,均为合瓦清水脊。庭院北侧有前出廊的正房三间,正房东侧有耳房二间,西侧有耳房一间,合瓦清水脊。东、西厢房各三间,合瓦清水脊,厢房南侧平顶耳房各一间。正房东侧耳房有过道,可通往后面的二进院,二进院有前出廊的正房六间,合瓦清水脊。东、西厢房各一间,为平顶。 后圆恩寺胡同13号为茅盾故居。前院西厢房原为茅盾的会客室和藏书室,东厢房为饭厅,现前院北,东南房均被开辟为陈列室,用以展示茅盾生前的实物和图片,后院北房原是茅盾的工作室兼卧室,现保存其旧时的原状,唯西侧首间辟为“茅盾文库”,藏有茅盾著作及其藏书。 茅盾(1896年至1981年),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也是中国革命文化的奠基人。茅盾的代表作包括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和《春蚕》等文学巨著。1981年,茅盾在病逝前捐出稿费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1949年后曾任文化部部长、全国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等职。 后圆恩寺胡同13号茅盾故居,1984年5月24日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