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3个被烧死的女大学生还没说法,小米汽车又出事了。西安一女子开小米上高速,本想体验智驾系统,却没想到在过收费站时,车子毫无征兆的失控,从40码暴增到70码,直直撞向路边路桩。 4月初,西安一名赵姓女子驾驶刚购入不久的小米SU7汽车上高速,原本是想体验智能驾驶系统,未曾想却遭遇一次“生死瞬间”。 在驶近收费站的过程中,车辆突然失控,从原本的40码极速飙升至70码,最终失控撞向路边的水泥护桩,所幸人并无大碍,但车辆受损严重。 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本该是一次智能科技带来的便捷体验,却变成了惊心动魄的“高速撞桩”。 事后,赵女士联系小米客服,希望得到一个合理解释,不料对方回复却让人愤怒:“您购买的是基础版,不具备智驾功能。” 一句话将责任轻轻撇清,却也点燃了公众的不满情绪,“没有智驾功能,那为什么车辆会在正常驾驶中毫无预兆地突然提速失控?” 赵女士回忆事发经过时仍心有余悸,她表示,这台小米SU7是她在3月中旬购入的标准基础款。 彼时正值小米汽车发布热潮,在广告与宣传视频中,智能驾驶被不断强调,展示出“科技平权”、“安全可控”的品牌形象,作为年轻人,她自然对这些前沿技术充满向往。 事发当天,赵女士准备从西安上高速,开启一次短途智能辅助驾驶体验。 起初一切正常,但就在接近收费站匝道口时,原本以约40公里时速稳定行驶的车辆,突然像“疯了一样”自行加速。 “我根本没踩油门,车就嗖一下冲了出去,完全控制不了。” 赵女士说,她尝试刹车却发现刹车反馈迟钝,最后整辆车狠狠撞向路边的水泥桩,车头变形,保险杠脱落,轮胎也有损伤。 幸运的是,她当时系好了安全带,没有受太严重的伤,但“精神上的冲击远远大于肉体”。 更令人费解的是事故后的处理过程,当赵女士联系小米汽车售后客服,希望查明是否为车辆系统故障、智能驾驶介入失败等原因所致时,客服给出的答复却相当冷淡。 “您购买的是基础款SU7,该版本不具备智驾系统。”也就是说,在官方定义中,这辆车根本没有进入“智能驾驶”状态,因此事故不能归咎于系统问题。 但问题随之而来:如果没有智驾功能,车辆为何会突然自主加速? 如果只是人为误操作,那为何赵女士一再强调未踩油门、刹车无响应?这中间是否存在隐藏的系统漏洞、误触或者不明确的用户提示界面? 更有网友指出,小米汽车发布会及众多视频中,反复提到“所有车型均可OTA升级智驾系统”。 这是否会误导用户认为即使是基础款也有一定程度的“智驾能力”?赵女士是否被这种宣传“诱导体验”? 小米汽车事故发生的时间节点格外敏感,此前,安徽某地三名女大学生因电动汽车起火惨遭烧死,事后官方通报虽然清晰,但事情还在处理中。 而这起小米汽车失控事件再次将公众的关注聚焦在“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隐患”上。 “我们不是实验小白鼠。”这句评论在网络上获得数万个点赞。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意识到:在智能化、电动化潮流之下,厂商在追逐技术突破与市场份额的同时,是否真正将消费者的安全放在首位? 尤其是对于新入局的车企,比如小米这样的“跨界造车”品牌,人们的审视标准更加苛刻。 小米虽然以科技背景、高性价比著称,拥有庞大粉丝基础,但造车毕竟不是造手机,一旦系统失误或交互设计存在问题,后果可能是生与死的差别。 消费者需要安全感,而企业的责任,绝不仅仅是卖出产品,更重要的是在问题发生时,能够积极回应、透明调查、真诚解决。 信息来源: 河南都市报道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3个被烧死的女大学生还没说法,小米汽车又出事了。西安
牧童的娱论
2025-04-10 13:25:49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