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导演请李雪健主演焦裕禄。不料,焦裕禄的妻子得知后,立马摆了摆手,连连说道:“不行不行!不能让他演我老公!”可是,导演却坚决不肯换人。 信源:专访电影《焦裕禄》焦裕禄饰演者李雪健——光明日报 电影《焦裕禄》的筹拍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为了选出最合适的男主角,导演张鑫炎费尽心思,最终把目光锁定在了李雪健身上。可是,这一决定却在初期遭遇了巨大的阻力。 尤其是在焦裕禄的家人听说了选角之后,妻子反应尤为激烈。 那天,工作人员把李雪健的照片和资料送到焦裕禄家中,妻子看了一眼,立马摆手连连摇头:“不行不行!他不能演我家裕禄!”语气里透着坚定与失望。 她指着照片说:“他不像,太不像了!裕禄是吃过大苦的人,他身上的那种苦难印记,不是靠演出来的,也不是靠化妆能画出来的。” 导演张鑫炎听后沉默片刻,并没有立刻反驳,而是郑重其事地回答:“我明白您的感受。” 这句话,传到了李雪健耳里。 为了把自己逼近焦裕禄的状态,李雪健从最基本的生活开始改变。他不再吃米饭,每天只吃些粗粮和简单的青菜。 有时饿极了,也只啃点红薯干或嗑几粒瓜子。这样的饮食持续了整整三个月,他硬是把自己的体重从160斤减到了120斤,整整瘦了40斤。 原本结实挺拔的他变得面黄肌瘦,脸上的肉都塌陷下去,眼窝深陷,整个人看起来仿佛生了重病。 旧衣服穿在他身上,空空荡荡,连腰带都勒不住。可他没有停下来,反而觉得距离角色还远得很。 “这还不够。”他说。 于是,他搬到了河南兰考这个焦裕禄生前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 他没住宾馆,也没住剧组给安排的住宿,而是直接住进了村民家中,和他们吃住在一起。白天,他跟着村民一起下地干活,和他们一块插秧、拔草、修渠、挑土。 干农活是个苦差事,尤其是在天气炎热的兰考平原,太阳一晒,人很容易中暑。可李雪健咬着牙,坚持干完每一天。 他不是为了做戏,而是要真切感受到“苦”的滋味,要体会焦裕禄当年是如何带着肝病、强忍剧痛依旧带着群众治沙抗灾的那种拼命精神。 晚上,别人休息了,他却还在看焦裕禄的日记,看他写给妻子的信。他一遍遍读,一字一句琢磨那个时代的语言风格、情感温度。 他还仔细观察老乡们走路的样子,说话的腔调,尤其留意兰考本地的风俗和民情。他说:“要演焦裕禄,不能是我李雪健去演,而是让人觉得,焦裕禄活过来了。” 而焦裕禄患的是肝癌。为了能演出病人的痛苦,李雪健又专门去了医院。 他在医生的同意下,长期观察晚期肝病患者。他看他们怎么坐,怎么躺,怎么痛到蜷成一团却还努力挺直身子。 他甚至模仿这些病人痛苦却隐忍的神情,模仿他们走路时内脏牵扯的那种动作变化。在表演中,他每一次皱眉、咬牙、站立不稳,都是从无数真实细节中提炼出来的。 除了这些外在功夫,他更注重的是内心的沉浸。他曾对人说:“焦裕禄不是一个普通人,他是那种‘把自己活成光’的人。 他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哪怕是病入膏肓,还惦记着治沙、看望群众。他活着,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共产党员的真正本色。” 为了让自己沉浸到焦裕禄那种精神境界中,李雪健经常一个人待在房间里,不开灯,不说话,就坐在那儿想象:假如我是焦裕禄,肝病缠身,我还能不能走出去? 假如是我,在大风中看见农田被沙子掩埋,我会不会第一时间冲过去带头干活?他一遍遍问自己这些问题,把焦裕禄的选择变成自己的选择,把焦裕禄的痛苦,变成自己的痛苦。 电影开拍时,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光鲜亮丽的李雪健,而成了一个外形清瘦、动作迟缓,说话语气中带着一股沉稳与痛感的“焦裕禄”。 电影上映后,无数观众泪流满面。更令人动容的是,焦裕禄的家人看完后,再没说李雪健“不像”。 焦裕禄的妻子站在影院门口,眼眶湿润地对记者说:“我改口了,他演得真像,像我家的裕禄……他连眼神都演得像。” 为了这部电影,李雪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不仅承受着饥饿和疲劳,甚至留下了身体的后遗症,但他从未后悔。 他曾说:“焦裕禄是我一生最重要的角色,不为奖项,不为名声,只为问心无愧。”
又看了由张译、蒋欣主演的热播剧《以法之名》第十一、二集,看来咱们还是高估了洪亮(
【2评论】【1点赞】
用户10xxx57
敬业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