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在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议上,毛主席提到了贺龙元帅,他说贺龙的问题搞错了。贺龙毕竟是红二方面军的领导人,是一面旗帜。毛主席曾经要保护贺龙,周总理也要保护贺龙,可惜贺龙还是不幸去世了。 贺龙,1896年出生于湖南桑植的一个普通家庭,早年以"两把菜刀闹革命"的传奇经历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很快在国民党军队中崭露头角,先后担任旅长、师长和军长等重要职务。然而,面对革命的召唤,贺龙在1927年做出了惊人的抉择——毅然放弃了国民党给予的高位与权势,参加南昌起义并担任总指挥,将自己一手拉起的部队坚定地交给了中国共产党。 南昌起义失败后,贺龙并未放弃革命信念。他回到湘鄂西边界地区,凭借个人威望和革命热情,迅速聚集起一支革命武装。这支队伍在艰苦环境中不断壮大,最终发展成为红二军团和红二方面军,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 抗日战争爆发后,贺龙被任命为120师师长,率领部队奋战在抗日前线,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贡献力量。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与彭德怀同在西北战场,贺龙担任晋绥军区司令员和西北军区司令员,为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军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成为西北战场的重要支柱。 新中国成立后,贺龙率部进入大西南,担任西南军区司令员,为西南地区的解放和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1954年,他奉调进京,先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军委副主席等重要职务,并曾主持军委的日常工作,成为国家领导核心之一。 在贺龙的革命生涯中,曾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当年,蒋介石为拉拢这位能征善战的将领,派遣反动政客前去策反。面对诱惑,贺龙不仅没有动摇革命意志,反而将这名策反人员果断处决,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对革命的忠诚。 政治动荡期间,贺龙被反诬"企图叛变投敌"。这个荒谬的指控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下被放大,导致贺龙这位功勋卓著的革命元勋遭受不公正待遇。 1969年,贺龙在遭受迫害期间不幸逝世。 1973年2月,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地与张春桥谈话时,首次明确表态贺龙问题。他指出,策反贺龙的人被贺龙杀了,这恰恰证明贺龙没有问题,应当为他平反。这一重要指示本应立即得到执行,然而张春桥既没有向政治局传达,也没有采取实际行动。 同年底,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议召开。在这次军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毛主席再次提到了贺龙元帅的问题。他语气坚定地表示,贺龙的问题搞错了,贺龙毕竟是红二方面军的领导人,是一面旗帜。 这些军区司令员大多是与贺龙共同经历过革命战争的老战友。当听到毛主席亲自为贺龙平反时,他们既感到欣慰又有深深的遗憾。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即使在毛主席两次明确指示后,贺龙平反工作仍然进展缓慢。到了1974年9月,毛主席终于在一次谈话中表现出了不满,催问贺龙恢复名誉的工作是否已经完成,并明确指示不要再核对材料了。 在这段时间里,张春桥等人采取了种种拖延策略。他们一方面不传达上级指示,另一方面又以"核对材料"为由无限期延长审查过程。 毛主席第三次催促后,专案小组终于上报了《关于为贺龙同志恢复名誉的报告》。随后,张春桥等人起草了一份平反通知。然而,当这份文件递交到叶剑英和邓小平手中时,他们均表示不满意。两位老同志认为,这份通知对贺龙的一生功绩评价不够全面客观,无法真实反映这位革命元老的丰功伟绩。 于是,在叶剑英和邓小平的坚持下,一份新的代拟稿被组织起草。即使如此,叶剑英仍觉得对贺龙的评价部分过于平淡,缺乏应有的历史分量。最终,他亲自找到贺龙的爱将廖汉生,请他重写结尾部分对贺龙的评价,以确保这位革命前辈得到应有的历史定位。 在这场为贺龙平反的斗争中,贺龙的许多老部下和战友也在暗中努力。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反映情况,提供证据,力证贺龙对党的忠诚。 1974年9月29日,中央终于正式下发《关于贺龙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贺龙的名誉得以初步恢复。然而,由于张春桥等人的阻挠,直到1975年6月9日,也就是贺龙逝世六周年纪念日,中央才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了贺龙同志骨灰安放仪式。 病重中的周恩来总理不顾身体状况,坚持出席仪式,向贺龙遗像深深鞠躬七次,并发表讲话称赞贺龙是好同志。这一幕感动了在场所有人,也彰显了周总理对老战友的深厚情谊和坚持正义的品格。最终,1982年,中央发出《关于为贺龙同志彻底平反的决定》,为贺龙彻底平反昭雪,历史终于恢复了它最真实的面目。
1973年,在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议上,毛主席提到了贺龙元帅,他说贺龙的问题搞错
何以为知吖
2025-04-10 15:38:44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