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爷转1980万给儿子买婚房,他让儿子打借条。没多久儿子成家,可新婚才仨月

博仑有意思 2025-04-10 21:35:46

上海,大爷转1980万给儿子买婚房,他让儿子打借条。没多久儿子成家,可新婚才仨月小两口办了离婚,儿子分走1500万房产给前妻。大半辈子的积蓄转眼被分走一半,大爷被儿子气得够呛。三年过去,大爷心里始终过不去这坎!一怒之下,把儿子和前儿媳告上法庭,拿着借条追讨欠款。 (来源:纵览新闻) 为给儿子小刘解决终身大事,刘某没少砸钱下功夫。老人平日节俭,攒下2400万积蓄,悉数转给儿子。让儿子在上海全款买下房子,盼着孩子能安稳成家立业。 不过,刘某为了让儿子有紧迫感,让他上进,特意让小刘写了张借条。借条里说明,1980万属于借款,剩下的420万算作赠与。 可大家都清楚,作为独子,等刘某百年之后,名下财产终归是儿子的,这张借条不过是走个过场。 小刘没让父亲失望,次年1月,他和心上人张某领证结了婚。 见小两口日子过得甜蜜,刘某打心底高兴,觉得这笔钱花得挺值。 哪曾想,刚结婚不到仨月,小两口就矛盾不断。今天拌嘴,明天争执,感情很快就淡了。 4月5号,两人火速办了离婚,这结果让刘某完全没料到。 更离谱的是办离婚时,小刘脑子一热,稀里糊涂就在协议书上签了字。 离婚协议上写得明明白白,上海这套房是夫妻俩共有的,房子离婚后归小刘,但他必须支付前妻张某1500万补偿款。 刘某听到这消息,当场血压飙升。老爷子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辛苦打拼几十年攒下的家业,竟让这个败家子随随便便就送出去大半。 刘某心里堵得慌,这事儿每次想起来都跟针扎似的。 这口气刘某实在咽不下去,三年后一纸诉状将儿子小刘和前儿媳张某告上了法庭。 法庭上,刘某亮出小刘之前写给他的欠条,要求小刘偿还1980万元借款及相应利息 。 张某一听,一下子就愣住了。她心里清楚,买房的钱是刘某给小刘的,可从来都不知道小刘居然还给父亲写了欠条啊。 张某当场反驳,说欠条压根儿没经过她的手,况且是小刘婚前签的字,跟她八竿子打不着,这债说什么也不认。 那么,法院到底会怎么判定呢? 法院审理发现,虽然房产是婚前买的,但购房日期和结婚日期就差临门一脚,明摆着是给小两口准备的婚房。 更蹊跷的是,这段婚姻才维持了三个月,离婚时小刘却大手笔分给张某1500多万,这时间短、金额大的反差实在说不过去。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出离婚分钱的把戏,十有八九是冲着老刘的钱袋子来的。 依据《民法典》第679条,私人之间的借条,钱到手才算数。 法院认定,老刘和小刘这父子俩的借贷关系板上钉钉,借条是自愿签的,钱也是实打实到账的。白纸黑字赖不掉,小刘必须连本带利把这笔账还清。 《民法典》1064条规定,两口子一起签字认账的债,或者事后点头承认的债,再或者婚内为过日子借的债,都得两口子一起扛。 虽然欠条是小刘单身时打的,但这笔钱明摆着是用来置办婚房的,买房和结婚就前后脚的事,旁人都看得出来是给小两口安家用的。 小刘和张某结婚才三个月就离了,离婚时小刘给的天价补偿款,根本不是正常过日子该有的开销。 这么一来,法院完全有理由怀疑:张某拿到的高额补偿款,很可能就是从老刘那笔借款里出的油水。 法院最终判决,冲着小两口离婚时分钱的蹊跷劲儿,还有补偿款跟借款金额对得上号这茬,认定这笔债两口子一起还,张某别想撇干净。 最终,张某要跟着还钱,但最多就掏1500万这个数。 老刘听完判决长舒一口气。这事儿给所有老人提了个醒:棺材本可得捂紧了,亲儿子败起家来照样没商量。 对此,你们怎么看?

0 阅读:0
博仑有意思

博仑有意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