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梨俱吠陀》赞歌中,密多罗(मित्र mitra,契约的保护者,梵语mitra意为“契约、朋友”)和伐楼拿(वरुण Varuṇa,天空、雨、海洋之神)是主神,因陀罗是战斗神、英雄神, 双马童(阿史文,अश्विनौ, Aśvinau,意为“驯马者”,是双子神)是赐予健康、青春、丰穰之神。
本来,《梨俱吠陀》非常满足乔治·杜梅吉尔(Georges Dumézil)提出的印欧语系神话三机能体系(神圣性、战斗性、生产性的神;对应祭司、战士、生产者的三个社会阶层)的理论,但印度神话中主神有两个,杜梅吉尔在1940年出版的《密多罗—伐楼拿》一书中,指出印欧语系神话中主神的双元结构,密多罗是重法律、契约的主神,伐楼拿是通过幻力将对方束缚住的魔法型主神。
1939年出版的《日耳曼人的神话与诸神》中,杜梅吉尔将奥丁视为北欧神话的主神。这里,杜梅吉尔作了一点修正,奥丁是魔法型主神(与伐楼拿相似);而提尔(Tyr,古英语Tiw,德语Tyr等,战神、司法神)是重契约的神(与密多罗相似),这样日耳曼神话也成了双主神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