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2年,郑成功得知儿子郑经跟乳母生下孙子郑克臧后,当场直喷鲜血,怒吼道:发妻董氏、乳母陈氏和儿子郑经,全部都给杀干净!堂兄郑泰不忍,跪在地上劝郑成功,但是郑成功心意已决,便让堂兄郑泰代自己执行。 1662年,郑成功在台湾接到一封信,得知儿子郑经竟与乳母陈氏生下私生子郑克臧,气得当场吐血。他怒不可遏,下令处死发妻董氏、乳母陈氏和郑经,连堂兄郑泰的劝阻都无济于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郑成功是明末清初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以抗清和收复台湾闻名。他生于1624年,福建南安人,父亲郑芝龙是个海商出身的大人物,后来还当过明朝的官。郑芝龙在海上混得风生水起,但到了1645年,清军打过来,他却选择了投降。郑成功可没随他爹这条路走。他那年才21岁,硬是跟父亲翻脸,带着一帮人跑到福建沿海,扛起了抗清的大旗。 郑成功的抗清之路不好走。他以厦门为窝点,带着船队到处打仗,想着恢复明朝的江山。虽然北伐没成,但他的骨气和胆识让人佩服。1661年,他带着军队把盘踞台湾的荷兰人赶跑了,收复了台湾。这事儿干得漂亮,不仅让外国殖民者吃了瘪,还给中国保住了疆土。他在台湾搞农耕、推汉制,眼看着就要把这里建成抗清的大本营。可惜,天不遂人愿,家里出了大事,让他功业未成身先死。 郑经呢,是郑成功的长子,生下来就背着继承家业的担子。他在军事上有点本事,能带兵打仗,但私生活乱七八糟,完全不像他爹那样有原则。郑经跟乳母陈氏搞在一起,还生了个儿子郑克臧,这事儿传出去,郑氏家族的脸算是丢尽了。按理说,他该接过父亲的抗清大业,可他偏偏走了歪路,让人唏嘘。 1662年,郑经在厦门跟乳母陈氏生了个儿子,取名郑克臧。为了遮丑,他对外谎称这是跟小妾生的,还大张旗鼓地报喜。消息传到台湾,郑成功刚开始还挺高兴,以为家族后继有人,派人送去金银布帛当贺礼。可没过多久,亲家唐显岳——也就是兵部尚书——写信揭了老底。唐显岳在信里把郑经骂得狗血淋头,说他跟乳母乱来,简直是家门不幸。 郑成功看到信,气得胸口发闷,当场吐了血。他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觉得这事儿不仅败坏了家风,还辱没了他一生的名声。于是他立马召来堂兄郑泰,下令把发妻董氏、乳母陈氏和郑经全杀了。郑泰吓得不轻,跪在地上求情,说郑经毕竟是长子,留他一命吧。郑成功却铁了心,觉得这三人不死,家族的耻辱洗不掉。他还连发几道手令催郑泰动手,可郑泰磨磨蹭蹭,没敢立刻执行。 为啥要把董氏也杀了?有人猜是因为董氏没管好儿子,郑成功迁怒于她。不过这事儿没史料明说,只能说郑成功的怒火烧昏了头,连老婆都不放过。当时台湾战事吃紧,他忙着对付敌人,没能亲自回厦门处理这桩家务事。结果命令下了,却没来得及执行,他就病倒了。 同年6月,郑成功因操劳过度,在台湾病逝,年仅39岁。他死前还在惦记着清理门户,可惜没来得及动手。他一走,家族的权力自然落到了郑经手里。郑经上台后,完全没把他爹的遗志当回事儿。他直接派人跟清廷谈判,递上降表,愿意投降换取活路。清廷巴不得这样,给了他爵位和赏赐,让他继续在台湾当个傀儡。 郑经掌权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收拾异己。他把亲弟弟郑袭关起来,生怕有人跟他抢位置。接着,他把乳母陈氏扶成正室,彻底不顾脸面和规矩。郑经当政那几年,啥正事儿没干,整天沉迷享乐。台湾的田地没人种,商贸也垮了,日子一天比一天糟。1681年,清军看准机会南下,郑氏的防线稀里哗啦就崩了。到了1683年,清军攻进台湾,郑经撑不住,带着人逃到山里,没多久就病死在荒郊野外,死时才41岁。 郑经这一死,郑氏政权彻底玩完。郑成功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就这么被他这个不争气的儿子败光了。郑经要是能有点他爹一半的志气,历史可能就不一样了。可惜,他只顾自己快活,不管家族死活,最后落得个身死名裂的下场。 郑成功是个硬汉,一辈子为抗清奔波,连命都搭上了。他收复台湾的功绩,后人至今敬仰。可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拼死拼活换来的东西,会毁在儿子手里。郑经呢,说白了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他有才干,却没骨气;有地位,却没担当。他跟乳母的丑闻只是个引子,真正要命的是他投降清廷,放弃抗争。这不仅背叛了父亲,也让郑氏家族从英雄之家变成了笑柄。郑成功下令杀全家,狠是狠了点,但也能理解他的心情。他一生讲究忠义,儿子却干出这种丢人现眼的事儿,换谁能忍?
公元1033年,宋仁宗正在和尚美人亲热,郭皇后突然闯进来,抡起巴掌就要打尚美人。
【2评论】【15点赞】
用户10xxx76
小编尊重点历史!不要没事胡乱瞎扯
微風中的雨
因为西班牙人屠华,郑成功还打算收复菲律宾的,可惜了 否则菲律宾就是另一个湾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