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段选自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47,主要记载雅州(今四川雅安)的地理沿革、行

书竹随心过去 2025-04-11 11:11:49

本段选自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47,主要记载雅州(今四川雅安)的地理沿革、行政区划变迁及相关文献考证,涉及秦代至唐宋时期的建置变化,引用《元和郡县志》《寰宇记》等文献辨明史实,兼具地理考据与文献校勘价值。 白话翻译 雅州(雅安)地理沿革 57. 雅安汉嘉蒙山严道蔡蒙四一叩 (标题:雅安、汉嘉、蒙山、严道、蔡蒙等地的地理关联) 58. 谐睡卢山郡军事九域志禹贡梁州之域 《九域志》记载,雅州在《禹贡》中属梁州地域。《元和郡县志》称其在汉代为“东井、舆鬼”分野(星宿分野),对应鹑首之次(古代天文区域)。但据考证,实际应属“参宿”分野。周代属雍州。《雅安志》载,秦灭蜀后设置严道县,《元和郡县志》称汉代属蜀郡。西汉《地理志》记蜀郡有“严道”,王莽时改称“严治”;东汉属蜀郡属国,灵帝时改属汉嘉郡。《晋志》载蜀地曾置汉嘉郡,治所严道。 59. 慝匹己屡卖窒里孽乙匡寿至章著君臣言亶铸镳皇画园盐图且 (此段多为残讹文字,暂略) 60. 倚郭寰宇记云秦始皇一十五年灭楚徙康王之族腹实其地故曰严道 《寰宇记》载: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灭楚后,迁徙楚王宗族至此,故称“严道”。汉代曾迁淮南王刘长至严道。汉代制度规定,含少数民族的县称“道”。东汉属蜀郡属国,晋代属汉嘉郡。《旧唐书》载,晋末战乱后,夷獠占据此地,西魏时开发獠族地区,置蒙山郡,领始阳、蒙山二县。隋代改始阳为严道,蒙山为名山,仁寿四年(604年)置雅州,炀帝时废州为临卭郡。唐代复置雅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卢山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雅州,兼领羁縻州十九个。 61. 在州东北四十里元和郡县志云本严道县地舆地广记云汉徙彭起于青衣盖在此 名山县(雅州属县)位于州东北四十里,本为严道县地。《舆地广记》载,汉代曾迁徙彭越宗族至青衣,即此地。有《禹贡》记载的蒙山,西魏置蒙山县,隋代改名名山,唐代曾改汉源县,后复旧名。 62. 在州西北八十里元和郡县志云本素严道之地晋志曰姜维于此置城 卢山县位于州西北八十里,秦代属严道。《晋志》载姜维曾在此筑城,隋仁寿元年(601年)置卢山镇,次年设卢山县,因卢奴山得名。唐代曾置灵关县、大渡县,后废除。 63. 省 (省略部分残文) 64. 一题喟 (残文,暂略) 65. 在州东北八十里元和郡县志云本秦严道之地旧唐志云武德初置百丈霸 百丈县位于州东北八十里,秦代属严道。唐代武德初年置百丈镇,贞观八年(634年)改镇为县,因百丈山得名。宋代熙宁五年(1072年)废为镇,元祐二年(1087年)复置。 66. 冀岂弟君臣画葛骄科费量在州西南晋一十里舆地广记云亦严道之地 荣经县位于州西南三十里,秦代属严道。唐代武德三年(620年)置县,因县东有荣经水得名。汉代淮南厉王曾徙居严道卭邮(今荣经),境内有邓通铸钱的铜山。唐代乾符元年(874年)置金荡军、静寇军。 67. 圃曲四自四州一罗岩州当马州二嘉州来锦州口聂州钳恭州料恭州画重州 (此段列举唐代雅州周边羁縻州,多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如罗岩州、当马州等,具体沿革待考) 68. 谪少州让刀州还南州军广州夔龙州耀刀州金州州东嘉鬓酉嘉萧记壮恤菅轻隅盐 (残文,暂略) 69. 其山蔡蒙其阅印雌崇置改元孙渐昭应庙记蜀惟眠山蔡蒙蓝研童虫行重记 雅州境内有蔡山、蒙山,即《禹贡》“蔡蒙旅平”所指。宋代孙渐《昭应庙记》称,蜀地唯有岷山、蔡山、蒙山最为著名。祥符年间(1008-1016年),张旦迁州治至雅安山下,奠定雅州城址。唐代李德裕曾在此筑城防边,宋代为“西蜀襟带,南诏咽喉”,战略地位重要。 关键注释 1. 行政区划变迁: - 严道县:秦代置,汉代为西南边疆要地,晋代后成为汉嘉郡治所,隋代改名蒙山,唐代复为严道,为雅州治所。 - 雅州设置时间:《元和郡县志》与《寰宇记》记载分歧,前者称隋仁寿四年(604年),后者称开皇十一年(591年),文中采信《元和志》。 2. 文献考证: - 引用《九域志》《元和郡县志》《寰宇记》等对比辨伪,如辨明雅州分野属“参宿”而非“鹑首”,纠正前代文献错误。 - 指出唐代“临卭郡”与“雅州”的名称更迭,及羁縻州的设置反映中央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治理。 3. 地理与人文: - 蒙山、蔡山:《禹贡》记载的名山,雅州因兼具二山而受重视,宋代张旦迁州治至雅安山,体现“因山为名”的建城传统。 - 邓通铜山:汉代文帝赐邓通严道铜山铸钱,今荣经县仍存相关遗迹,反映汉代经济地理。 4. 军事与边防: - 姜维筑城、李德裕设防、宋代置“永平军”,均显示雅州作为“西蜀咽喉”的军事重要性,尤其针对南诏、吐蕃的边防需求。 补充说明 - 残讹处理:原文部分段落因钞写错误难以通读(如59、68

0 阅读:0
书竹随心过去

书竹随心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