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翻译:文中多次出现“皇朝”“国朝”,均指北宋,体现宋代文献的用语习惯 宝

书竹随心过去 2025-04-11 11:11:49

白话翻译:文中多次出现“皇朝”“国朝”,均指北宋,体现宋代文献的用语习惯 宝武阳故城(据《九域志》记载为故玉津县),《元和郡县志》称其位于州西北一百一十九里处。隋朝大业十年在此设置玉津县,北宋乾德四年并入犍为县。故平羌县,《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州南十八里,北周武成元年改为平羌县,唐代属嘉州,北宋乾德四年废除,并入峨眉县。沉犀故城,据《寰宇记》记载在州西四十里,隋朝设置绥山县,唐代属嘉州,北宋乾德四年并入峨眉县。 杨雄山在府治西侧,有深邃的洞穴,传为杨雄隐居之地,留存其遗像。干云山在犍为县南五里,旧经记载为杨雄隐居处,下有杨雄开凿的井渠。平羌之漠是严君平(严遵)的故宅,后立为道观。张纲洞在犍为县东北五里,因张纲墓在旁得名。张纲为后汉武阳人,讨伐张婴有功,任广陵太守,一年后去世,百姓五百余人素服送丧,负土成坟。 吉亭位于平羌镇锦江禅寺,有重云阁,是文人题诗之处。陪翁亭在安乐园万景楼前。吕公堤因太守吕大防主持修建得名,用于抵御水患,府人感其德。郭璞屋在乌尤山,田锡、苏子由均有题诗。传说郭璞曾在此地著书,墨汁流入江中,鱼头仍有墨痕,城中八卦井也传为郭璞所凿。 注释: 1. 宝武阳故城与玉津县: - 隋大业十年(614年)置玉津县,治所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并入犍为县,属嘉州(今乐山)。《元和郡县志》《九域志》均为唐代至北宋的地理总志,记载行政区划变迁。 2. 杨雄与严君平: - 杨雄(西汉文学家)曾隐居犍为,著《太玄》《法言》,文中“杨雄洞”“干云山”为其传说中的隐居地。 - 严君平(严遵,西汉隐士)以占卜、著述闻名,“平羌之漠”为其故宅,后建道观纪念。 3. 张纲与沉犀故城: - 张纲(东汉官员)任广陵太守时怀柔叛贼张婴,卒后百姓负土筑坟,“张纲洞”“张纲墓”为其遗迹。 - 沉犀故城因“犀牛沉江”传说得名,与李冰治水传说相关,体现古代对江神的崇拜。 4. 文人题咏与民间传说: - 田锡(北宋诗人)、苏子由(苏辙)题诗乌尤山,反映嘉州山水的文化影响力。 - 郭璞(晋代文学家、风水家)的“墨汁染鱼”“八卦井”传说,增添了地方文化的神秘色彩。 5. 行政区划与历史事件: - 北周“武成元年”(559年)改县名,北宋“乾德四年”(966年)省县,体现唐宋时期对西南地区的行政整合。 - 张纲“讨张婴”为东汉末年平叛事件,反映中央对地方的治理。 补充说明: - 文中多次出现“皇朝”“国朝”,均指北宋,体现宋代文献的用语习惯。 - 地理沿革部分需结合《元和郡县志》《九域志》等文献,厘清州县废置时间与隶属关系。 - 人物传说与历史事件交织,如杨雄隐居、严君平占卜,既具史实依据,也融入民间记忆,反映地方文化对名人的推崇。 - 水利工程(如吕公堤)和自然景观(如乌尤山、沉犀江)的记载,展现古代西南地区的生存智慧与山水审美。

0 阅读:0
书竹随心过去

书竹随心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