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只许你军有12个整编师,润之可当省长,主席:哪省省长?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表投降诏书,宣告日本在二战中的失败。这场持续了十四年的抗日战争终于画上了句点。 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中国的政局就迎来了新的变数。一边是拥有四百多万军队的国民党,另一边则是在抗战中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 此时的蒋介石可谓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他不仅坐拥数量庞大的军队,这些部队还装备着美式武器,士兵们的伙食和待遇都远超解放军。 更重要的是,蒋介石还获得了美苏两国的支持。苏联政府刚与国民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美国政府也对国民党表达了友好态度。 1945年8月,蒋介石连续三次向延安发出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他给这份电报取了个颇有深意的名字叫"未寒",暗示形势还不到冰点。 表面上看,蒋介石对和平解决国内矛盾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他甚至还为此专门准备了接迎毛泽东的飞机,并对此事大肆宣扬。 但蒋介石的真实意图却是另有所图。根据他掌握的情报,他断定毛泽东不敢来重庆谈判。如此一来,只要毛泽东不来,就能把不愿和谈的罪名推给共产党。 更深层的考虑是,蒋介石在抗战后期已经将大部分兵力调往西南地区。如今要发动内战,重新部署军队需要时间,谈判正好可以为军事部署争取宝贵的准备时间。 这个局,蒋介石设计得可谓是煞费苦心。他在给美国政府的信息中表达了和平解决问题的诚意,在国内则通过媒体造势,要把谈判破裂的责任推给共产党。 但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他的意料。当毛泽东收到电报的消息传开后,重庆的舆论一片哗然。全国各界都在关注这场即将到来的重庆谈判。 人们都在期待,这场谈判能否为战后的中国带来和平。但谁又能想到,这其实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鸿门宴",一场注定充满戏剧性的政治博弈即将上演。 面对蒋介石的邀请,毛泽东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尽管所有人都反对他前往重庆,但他还是决定赴约。 在出发前,毛泽东做了周密的安排。他指定刘少奇为继任人选,同时增补陈云和彭真为候补书记,确保自己不在的情况下,党中央工作能够正常运转。 为了确保安全,周恩来特意安排了"一虎二龙三鼠"六位精锐警卫。这六位警卫分别是龙飞虎、陈龙、颜太龙、齐吉树、舒光才和戚继恕,都是军中最精干的战士。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抵达重庆。他穿着一身崭新的灰布军装,头戴一顶由周恩来赠送的中山帽,这顶帽子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意义。 孙中山生前最喜欢戴这种帽子,因此中山帽被视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象征。毛泽东戴着这顶帽子出现在重庆,向全国人民传递着民族团结的信号。 谈判桌上,蒋介石开门见山提出了三个原则。不得与现政府谈改组问题,必须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所有问题归结于政令和军令的统一。 共产党则提出了十一条谈判要点,包括拥护三民主义、惩治汉奸、停止武装冲突、承认各党派的合法地位等问题。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整编问题。 在军队问题上,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博弈。共产党提议将现有的军队整编为十六个军共四十八个师,但蒋介石只同意保留十二个师。 这时,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开始从中斡旋。他急于促成谈判达成协议,好回国邀功,于是不断在国共两党之间穿梭。 在赫尔利的斡旋下,蒋介石稍作让步,同意将解放军整编为二十个师。但在解放区政权问题上,他依然寸步不让。 谈判桌下的较量同样激烈。阎锡山的靖绥军趁机对山西上党的解放区发动进攻,企图以武力给谈判施加压力。 但这次军事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在上党军民的顽强抵抗下,阎锡山的部队损失了三万多人,不得不狼狈撤退。 谈判陷入僵局时,赫尔利又提出了一个新方案。他建议按照五比一的比例对双方军队进行缩编,周恩来对此表示认可。 然而蒋介石却坚持己见,不愿意在军队编制问题上作出更多让步。最终,赫尔利对谈判感到失望,离开了中国再也没有回来。 在谈判陷入僵局之际,蒋介石抛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提议。他通过赫尔利向毛泽东传话,表示愿意让毛泽东担任新疆省长。 面对这个提议,毛泽东以一首诗作为回应:"有田有地皆吾主,无法无天是为民。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屎不黄金。"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国民党的批评,更展现了共产党救国救民的决心。 1945年10月10日,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第二天,毛泽东离开重庆返回延安,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谈判暂时告一段落。 然而和平的曙光并未能持续多久。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定》,对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内战的战火再次燃起。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蒋介石精心准备的军事行动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仅仅三年时间,他苦心经营数十年的政权就在一系列战役中土崩瓦解。 最终,蒋介石不得不退守台湾。讽刺的是,当初他想让毛泽东去新疆当省长,现在却只能自己偏安一隅。
此时无声胜有声,中国态度硬如铁!美国刚把关税加到125%,咱们外交部发言人毛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