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2月,日军将南京隆昌寺团团围住,正打算火烧大殿时,住持妙柔大师却很淡定!他说了句日语,还指了指身旁的大钟,谁知,日本军官看到上面的字后,吓得跪倒在地,随即带兵灰溜溜的走了,这是为何? 在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的宝华山上,矗立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寺——隆昌寺。这座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的千年古刹,见证了中国佛教发展的兴衰更迭。 最初建寺时,这里被称为千华寺,因山中千朵莲花盛开而得名。到了唐朝,寺院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佛教律宗的重要道场,成为律宗祖庭。 隆昌寺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坐落在宝华山腰,背靠青山,俯瞰长江。寺院建筑规模宏大,殿宇林立,钟声悠扬,香火鼎盛。 作为律宗祖庭,隆昌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律宗是佛教宗派之一,专注于研习戒律,强调严守清规。 经过历代高僧的不懈努力,隆昌寺逐渐发展成为江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佛教圣地之一。许多著名的高僧大德都曾在此修行讲经。 到了民国时期,隆昌寺依然保持着它的重要地位。寺院不仅是重要的佛教道场,还成为传播文化、教育僧众的重要场所。 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镇江地区也未能幸免。作为重要的长江要塞,镇江遭受了日军的频繁轰炸和侵扰。 在这样的战火纷飞中,隆昌寺的僧人们并没有独善其身。他们秘密接济抗日力量,为新四军提供粮食补给和医疗支援。 寺院里的僧人们利用自己熟悉地形的优势,在山中开辟了多条秘密通道。这些隐蔽的山路成为运送物资和转移伤员的生命线。 每当夜幕降临,寺院的僧人们就会悄悄地将粮食和医药用品送往山中的秘密据点。他们用实际行动支持着抗日战争,践行着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隆昌寺成为了抗日力量的重要据点之一。僧人们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保卫国家的战斗中。 这种支援抗日的行动虽然隐秘,但还是引起了日军的注意。1938年底的一天,一场危机正悄然逼近这座千年古刹。 1938年12月的一天清晨,数百名日军突然包围了隆昌寺。事后证实,这是因为有汉奸向日军告密,举报隆昌寺暗中支援新四军。 日军来势汹汹,全副武装的士兵在军官的带领下闯入寺院。他们粗暴地推开殿门,在每一个角落搜寻新四军的踪迹。 寺院内的和尚们被日军集中在大雄宝殿前。一队日军在寺院内到处搜查,另一队则手持武器严密监视着这些和尚。 主持妙柔大师神色平静地站在和尚群中。在日军到来之前,寺院里的伤员和物资已经被转移到了山中隐秘的洞穴里。 搜查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日军一无所获。军官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开始对和尚们进行威逼盘问。 日军用刺刀威胁和尚们交代新四军的下落。面对日军的恐吓,僧人们保持着沉默,没有一个人开口。 被激怒的日军开始在寺院内大肆破坏。他们推倒佛像,砸烂供桌,将经书扔得到处都是。 眼看威胁不起作用,日军开始对和尚们实施暴行。几名年轻和尚被日军用刺刀当场杀害,鲜血染红了寺院的地板。 其他和尚目睹了这残忍的一幕,却依然保持着坚定的态度。没有人因为害怕而屈服,也没有人背叛良心告密。 日军的军官被和尚们的态度激怒了。他命令士兵们在寺院各处堆放干草和木柴,扬言要烧毁这座千年古刹。 此时的大雄宝殿内,阳光透过窗户洒落在佛像上。浓烟已经开始从四周升起,大火一触即发。 妙柔大师看着这一切,始终保持着镇定。在日军准备放火的紧要关头,他突然用日语说了一句话。 这句日语引起了军官的注意。妙柔大师转身指向大殿旁边的一口青铜大钟,目光中透露出一丝特别的意味。 军官带着狐疑走向那口大钟。当他看清大钟上的文字时,脸色突然变得惨白。 这一变故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意外。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突然发生了变化,日军军官的态度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 这口大钟,正是化解这场危机的关键。但没有人想到,它背后还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这口青铜大钟有着不为人知的来历,它是1928年日本天皇赠送给隆昌寺的珍贵礼物。这个时期,中日两国的佛教界还保持着频繁的文化交流。 大钟上刻着日本天皇亲笔题写的文字,表达了对中国佛教文化的崇敬之情。钟身上的铭文庄重典雅,字迹清晰可见。 日军军官看到天皇的御笔题字后,立即跪倒在地,高呼天皇万岁。其他日本兵看到军官的举动,也纷纷走近查看。 当所有日军看清钟上的文字后,全都跪在地上,表现出极度的敬畏。原本准备纵火的威胁烟消云散。 日军在大钟前磕头后,恭敬地向妙柔大师行礼。军官下令撤军,带着部队迅速离开了隆昌寺。 这场危机就这样出人意料地化解了。隆昌寺凭借一口大钟,在战火中保全了整座古刹。 这个事件在当地广为流传,成为抗战时期的一段佳话。它展示了中国佛教界在危难时刻的智慧与勇气。 这口大钟见证了中日佛教交流的历史,也见证了战争年代的悲欢离合。它不仅是一件文物,更承载着特殊的历史意义。
1943年,7900名从中国战场抽调出来的日军老兵,正坐船前往新几内亚,半路遭到
【15评论】【24点赞】
luofa1976
为什么不在鬼子杀人的时候就说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