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李克农突然笑问毛主席:"主席,你知道美国总统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吗?"毛主席顿时来了兴趣,没说话,等待下文。 1949年10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李克农为中央情报部部长。 李克农虽然从未带过兵打过仗,但在情报工作方面却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他曾在延安时期就开始负责中共的情报工作,为革命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建立一个完整的情报体系成为当务之急。中央情报部的成立,不仅要为国家安全提供重要保障,更要为新中国的外交、军事和经济建设服务。 在李克农的主导下,中央情报部开始系统性地建立情报网络。这个网络包括了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反间谍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 然而,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国民党退守台湾后,在美国的支持下不断进行破坏活动。大量特务潜伏在大陆,企图颠覆新政权。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1949年11月12日,一个重要的外交活动提上日程。毛泽东接受了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邀请,决定于12月初前往莫斯科进行访问。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最重要的一次外交活动。此次访问不仅关系到中苏两国的邦交,更关系到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发展。 然而,这次访问的准备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国民党特务机关通过各种渠道打探消息,企图破坏这次访问。李克农和他的情报团队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中央情报部立即启动了全方位的安保工作。他们一方面要保证消息的绝对保密,另一方面要防范可能的暗杀和破坏活动。 在筹备工作中,李克农组建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制定了周密的安保计划,并与公安、铁路等部门密切配合。 这次访问的准备工作成为了新中国情报工作的一次重要检验。 就在毛泽东准备启程访苏的前夕,一个突发事件打破了平静。公安部门在天津杨庄大桥的桥墩下发现了一个炸药包,经过专业人员检测,这个炸药包的威力足以将整座大桥炸毁。 解放军反特监听台随即截获了一封从北京发往台北的密电。这封密电的内容证实了敌特分子已经获知毛主席即将访苏的消息。 国民党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在得知这个情报后,立即与美国顾问布莱德举行秘密会议。他们制定了一个周密的暗杀计划,派遣"东北技术纵队"沿铁路线设置多个伏击点。 这个计划的关键就是依靠潜伏在大陆的特务电台传递情报。中央情报部通过技术手段发现,这些电台与台湾方面保持着频繁联系。 通过对密电的分析,情报人员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一笔从香港汇来的2500港币引起了调查人员的注意。 这笔钱的收款人是一位名叫"计爱琳"的女性,汇款地址在北京和平门外。调查人员顺着这条线索,发现了一个庞大的特务网络。 在这个网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叫计兆祥的人物。他掌握着一部美式电台,能够同时担任发报、译电和情报工作。 计兆祥的住所位于北京磁器库胡同,这里曾是国民党宪兵司令部所在地。为了掩人耳目,他使用"计旭"这个化名在此居住。 侦查人员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方法来确认电台的位置。他们通过分析用电量的异常波动,发现计兆祥家的用电量远超过普通住户。 更重要的是,这些用电高峰与敌台发报的时间完全吻合。这个发现为后续的抓捕行动提供了关键证据。 经过周密的准备,1950年2月26日清晨,公安人员对计兆祥的住所展开了突击行动。在天花板和家具中,他们发现了完整的电台设备和密码本。 这次行动共抓获了12名特务分子,其中包括计兆祥和他的妹妹计采南。通过审讯得知,一年来他们共发送了215次电报,传递了大量军事情报。 其中最为恶劣的是1949年5月4日的情报。正是根据计兆祥提供的信息,国民党空军对北平南苑机场进行了轰炸,造成了重大损失。 在掌握确凿证据后,李克农采取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行动。他让计兆祥用自己的电台向毛人凤发出了最后一份电报。 "万能潜伏台"的成功破获,不仅粉碎了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图谋,更确保了毛主席访苏的顺利完成。1950年3月4日,毛泽东的专列安全返回北京,为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1950年6月1日,北京市军事法庭对计兆祥等人进行了公开审判。根据确凿的犯罪证据和本人供述,计兆祥被依法判处死刑。 《人民日报》对这起案件进行了详细报道,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这次胜利极大地振奋了民心,也让潜伏的敌特分子感受到了人民政权的力量。 这场反特斗争的成功,归功于新中国情报工作的科学方法。从电力分析到资金追踪,从技术侦查到群众工作,都体现了专业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这种依靠群众的工作方法,成为了新中国反特工作的一大特色。它证明了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在情报工作中的正确性。 李克农在这次行动中展现的领导才能,为新中国的情报工作树立了标杆。他既重视技术手段,又注重群众路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1949年,李克农突然笑问毛主席:"主席,你知道美国总统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是什
墟史往事
2025-04-11 13:54:55
0
阅读:1014
熊宗琪
下文是什么?有头无尾![捂脸哭][捂脸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