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年,铁木真的侍卫抓到一个俘虏献给铁木真。铁木真看到眼前的这个人有点眼熟,于是问道:“你就是那个连射死我四名那可儿,后又射杀我战马的那个人?”,谁知这个人毫不怯弱地回答道:“不错,是我,可恨当时差了那么一点点,未能将你射杀于马下。” 在十三世纪初的蒙古大草原上,有一位名叫只儿豁阿歹的射手名声在外。他出身于蒙古别速部,从小在马背上练就了一身精湛的箭术。 在草原部落间的征战中,只儿豁阿歹凭借着超群的箭术,很快在泰赤乌部站稳了脚跟。他的箭无虚发,百步之内百发百中,这样的神箭手在草原上极为罕见。 他善于利用草原上的风向和地形,即便在奔驰的马背上也能准确射中目标。在泰赤乌部的每一次战斗中,只要听说有只儿豁阿歹在场,敌人都会不自觉地感到畏惧。 只儿豁阿歹不仅箭术精准,更有着独特的战术素养。他总是能在最关键的时刻,用最少的箭矢发挥出最大的战果,每一箭都直指敌军的要害。 1201年的一场战役永远地改变了只儿豁阿歹的命运。当时,泰赤乌部与铁木真部落的大战正酣,战场上喊杀声震天。 在密集的箭雨中,只儿豁阿歹发现了一个重要目标——铁木真的亲卫队。他连续射出四箭,每一箭都精准地射中了一名那可儿。 铁木真的亲卫队出现了短暂的混乱,只儿豁阿歹抓住这个机会,瞄准了铁木真本人。他等待着风向和距离都恰到好处的那一刻。 箭矢飞出的瞬间,铁木真身下的白嘴黄马突然一个转身。这一箭最终射中了铁木真的坐骑,而不是他本人。 这支险些改变草原历史的箭,也让只儿豁阿歹在草原各部落中声名大噪。他的箭术不仅让敌人胆寒,也让友军敬佩。 在草原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看到只儿豁阿歹搭箭,就意味着有人要倒下了。这不仅是对他箭术的赞誉,更是对他在战场上威慑力的认可。 战场上的风云变幻莫测,只儿豁阿歹最终被铁木真的部队所俘获。当他被带到铁木真面前时,这位日后的大汗正在细细打量着这个几乎取走他性命的神箭手。 站在铁木真面前的只儿豁阿歹丝毫没有俘虏的怯懦。当铁木真问起那致命的一箭时,他坦然承认自己的行为,甚至表示遗憾没能将铁木真射杀于马下。 这种坦荡和勇气引起了铁木真的极大兴趣。在草原上,勇士向来受人尊重,而只儿豁阿歹展现出的不仅是勇气,更是难得的才能。 铁木真当即赐予他新的名字——哲别,在蒙古语中意为"箭"。这个新名字不仅是对他箭术的认可,更是一种新身份的象征。 从此,只儿豁阿歹的旧名逐渐被人遗忘,而哲别这个名字开始在草原上流传。在蒙古军中,这个名字很快就与"百发百中"的神射手画上了等号。 铁木真给了哲别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让他从十户长做起。这在蒙古军队中是个底层军官的职位,负责统领十名士兵。 但哲别很快就用自己的能力证明了铁木真的选择是正确的。在每一次战斗中,他都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不仅箭术精湛,更懂得如何带领部队作战。 从十户长到百户长,再到千户长,哲别的晋升速度令人瞩目。在这个过程中,哲别展现出的不仅是个人武勇,更重要的是他的统帅才能。 随着战功的不断累积,哲别逐渐成为铁木真最信任的将领之一。他与忽必来、者勒蔑、速不台一起,被称为铁木真的"四獒"。 在成为铁木真的大将后,哲别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施展。1211年,他作为先锋军统帅,率军突破了金国的长城防线。 这次突破让哲别在军事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他率领部队绕过敌军的重兵防守,从最薄弱的地方突破长城,直接威胁到了金国的中都。 1212年,哲别在攻打金国东京时,展现出了高超的战术智慧。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他采用了连续后退的策略,引诱敌军追击。 当敌军追得疲惫不堪时,哲别突然率军反击,一举击溃了金军的主力。这种以退为进的战术,成为了后来蒙古军常用的战法之一。 1218年,哲别接到了一个新的任务——征讨西辽。在这次战役中,他不仅展现出了军事才能,更表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 他宣布尊重当地居民的宗教信仰,这个政策赢得了当地人的支持。在军事行动中有了民心的支持,战事进展得更加顺利。 1219年,哲别转战花剌子模,再次担任先锋。随后,他与速不台一起,率领两万精锐骑兵,展开了一场惊人的远征。 他们追击花剌子模的苏丹摩诃末,一路追至高加索山脉。这支军队翻越高山,横穿大漠,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1223年,在阿里吉河畔,哲别与速不台面对着八万多的俄罗斯联军。他们再次使用了后退的战术,连续撤退了十二天。 当俄罗斯联军追得筋疲力尽时,蒙古军突然反击。这场战役以俄罗斯联军的全军覆没而告终,再次证明了哲别的军事才能。 在这场辉煌的军事生涯即将结束时,哲别还完成了一个重要的承诺。他向铁木真献上了一千匹白嘴黄马,实现了当年投降时的诺言。 然而,长期的征战和跋涉耗尽了这位名将的精力。约在1224年,在返回蒙古的途中,这位驰骋草原的雄鹰永远地离开了。
1402年,朱元璋的19子朱橞,远远望见朱棣的燕军已经兵临城下,他一路小跑,麻利
【4评论】【8点赞】
奇 点
哲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