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耗必看:“自我”是不存在的。这是我读《唯识》得到的启发。 为什...
枫儿的
2025-04-11 15:01:15
反内耗必看:“自我”是不存在的。这是我读《唯识》得到的启发。
为什么我不会怀疑自己?因为“自我”这个概念本身是不存在的。
很多人所谓的“自我”,其实是一种“小我”的幻象。大家不要觉得这是玄学,就连杨振宁这样的物理学家,也坦言他相信这个世界存在一个造物主。或者说,存在一个宇宙的最高意识在掌控着一切。
这和我说的“不会怀疑自己”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我们所有能看得到、摸得到、听得到、闻得到、感受得到的东西,包括我们的想法、观点、经验和知识,都只是意识的产物。
正因为只是意识的产物,所以世间万物都没有一个不生不灭的实体,而是不停在变,变幻莫测。唯一不变的只有杨振宁口中的“造物主”,即无限的意识。
除了这个无限的意识,一切都只是它在三维空间的投影而已,包括“自我”。所以王阳明才说“心外无物”。你再优秀,但如果我不认识你,你对我来说就是不存在的。
一切都是意识说了算。
书里说,所谓物质,只不过是无限的意识通过人类独有的注意力,把自己局限到一个具体的点上呈现出来的样子。物质是意识的一部分,而不是物质创造了意识。
也就是说,所谓“自我”只取决于意识从什么角度观察,而不取决于具体的肉身是怎样的。
无限的意识,是老子所说的“道”,是王阳明心中的“天理”,也是孔子号召的“仁义”,更是《易经》里的“太极”。它才是绝对的、圆满的。
既然,所谓的“自我”都是虚幻的,那我还能怀疑什么呢?人来到这个世界,无非是更高维的意识借助一副躯壳,去体验各种辛酸苦辣而已。最终我们都要回家的。
如果你读过物理学的科普书,你会发现它们都是走向唯心主义的。哲学和科学,本来就是一体两面,和谐统一的。
蔡志忠老师说:无明众生自以为有一个恒久不变的自我,面对任何情境时,都以自我立场去分析情境的好坏顺逆,于是产生爱憎分别。然而世界只是随顺变化,不会依我们的期待展现。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踩进同一条河流。”因为人已经不同,水也不同。
现在的我不同过去、未来的我,心识也随时间改变,人的一生中并没有一个不变的我存在,因此不要以过去的观念来评断当下。
你我都不要轻易为“自我”贴上固定的标签,共勉!读书成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