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上在美华人资产?万斯公开放话:必须全部夺回,一寸草皮都不留 来源:扯扯闲篇 2

静赏繁花幽梦香 2025-04-12 00:16:45

盯上在美华人资产?万斯公开放话:必须全部夺回,一寸草皮都不留 来源:扯扯闲篇 2024年7月,一位中国科技企业家在旧金山湾区购置的豪宅突然被贴上封条。 这名曾为美国芯片产业贡献多项专利的华裔工程师,因被指控“涉嫌技术泄露风险”,其价值2亿美元的房产和股权遭冻结。 他的律师在法庭上愤怒质问:“这就是对守法移民的回报? ”而美国参议员万斯却在社交媒体上轻描淡写地转发新闻:“国家安全不容妥协。 ” 从纽约曼哈顿的写字楼到德州的太阳能农场,从加州的葡萄庄园到佛罗里达的度假别墅,一场针对华人资产的系统性收割正在全美铺开。 当政客们高喊着“夺回每一寸草皮”时,我们不禁要问:华人数十年血汗筑就的“美国梦”,为何成了他人砧板上的鱼肉? 从“法律工具”到“种族主义武器” 万斯近期提出的《农田保护法案》,要求强制拍卖华人持有的20万英亩农业用地,其理由竟是“防止中国操控粮食供应链”。 这种荒诞逻辑下,连在艾奥瓦州种植玉米三十年的华裔农场主都被迫出售祖产——尽管他的家族早已归化美国籍。 更令人脊背发凉的是,法案甚至授权政府追溯审查四十年来所有华人房产交易,一旦发现“安全风险”即可无条件没收。 这种操作模式让人联想到1942年美国对日裔的财产掠夺:当年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名,将12万日裔关进集中营,没收资产超4亿美元(相当于今日70亿美元)。 如今,华人社区正面临相似剧本:先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打压科技精英,再用《冲突阻遏法》威胁台海危机时的资产安全,最后以“经济公平”包装土地强征。 政客们将法律条文转化为种族歧视的武器,让“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宪法精神沦为笑话。 危机转嫁与霸权焦虑 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华人群体掌控着全美1.2万亿美元资产,涵盖房地产、科技企业和国债市场。 这恰恰暴露了收割行动的实质:当美国政府债务突破35万亿美元、通胀率持续高企时,华人资产成了缓解财政危机的“应急粮仓”。 通过《恢复贸易公平法案》等工具,将华人资产转化为政府债务的缓冲垫。 例如佛罗里达州要求华人两年内出售所有商业地产,否则每日罚款1000美元,这种“合法抢劫”比税收更高效; 制造“中国威胁论”转移国内矛盾。 万斯团队内部文件显示,其竞选策略明确将“打击华人资产”与“重振锈带工业”捆绑,用民粹主义掩盖治理无能。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类政策正在形成“寒蝉效应”,2025年初,硅谷风险投资市场对华人创始企业的融资额暴跌62%,许多科技新星被迫放弃美国市场。 正如丘成桐所言:“当美国开始怀疑自己的科学家,它已输掉了创新的灵魂。 ” 从排华法案到“2025计划” 1882年《排华法案》的幽灵仍在游荡。 当年旧金山华人洗衣店被纵火烧毁时,政客们同样宣称“保护本土劳工”;如今,禁止华人购房、限制银行转账等政策,不过是数字时代的升级版排华。 更可怕的是“2025计划”的全面围剿:授权移民局无证搜查华人住宅和企业;取消家庭移民签证,割裂跨太平洋亲情纽带;重启“中国行动计划”,将实验室里的华人学者视作潜在间谍。 这种系统性歧视已超越经济掠夺,演变为对华人身份合法性的否定。 正如纽约华人商会会长李敏华所说:“他们不仅要我们的钱,还要抹去我们存在的痕迹。 ” 从沉默羔羊到命运共同体 面对危机,华人群体开始反击。 全美华人联合会发起集体诉讼,指控《农田保护法案》违反宪法第十四修正案; TikTok上NotYourScapegoat话题累计播放破10亿,00后华裔用短视频展示祖辈建设金门大桥的史料; 智能合约技术被用于创建去中心化产权登记,规避政府单方面冻结。 中国外交部的“来而不往非礼也”原则正在形成威慑,2024年首批78家美国企业在华资产被列入反制清单;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新增华人资产回流通道;五大央企从美股退市,千亿资本撤离华尔街。 重构全球化时代的生存智慧 这场危机揭示了残酷真相, 即便归化美籍,黄皮肤仍是原罪。 德州华人议员吴振伟在听证会上怒吼:“我的祖父修建了太平洋铁路,现在你们却说我不配拥有后院? ” 将财富全部押注在“法治神话”中是危险的。 正如1400亿资产遭没收的富豪案例所示:鸡蛋不能放在霸权主义的篮子里;美国对华人科技的忌惮,本质是对东方文明复兴的恐惧。 从5G到量子计算,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在改写权力版图。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65
静赏繁花幽梦香

静赏繁花幽梦香

缘起,我在人群中看到了你, 缘灭,我看到了你在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