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台湾飞行员江富考当着蒋介石的面驾驶C-47运输机投奔大陆,然而起飞后

雾里看花水中 2025-04-12 00:18:48

1949年,台湾飞行员江富考当着蒋介石的面驾驶C-47运输机投奔大陆,然而起飞后却发现无法转向,塔台频频质问,情况万分紧急!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10月16日的黄昏,台湾嘉义机场笼罩在一层淡淡的暮霭中,停机坪上,一架编号为248的C-47运输机静静伫立,仿佛在等待着什么,傍晚的凉风掠过机身,带着些许萧瑟,却预示着一个足以改变历史的时刻即将来临。 在这架看似普通的运输机周围,四个年轻人的心跳比往常更快了几分,他们是飞行员江富考、机械师周震南、陈尚明和石健儒,此时的他们,谁也不会想到,他们将在几小时后完成一次惊天动地的壮举,创造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驾机起义的传奇。 江富考出身寒微,却凭借过人的天赋和勤奋成为了一名出色的飞行员,从空军官校毕业后,他亲身经历了国民党统治下的种种黑暗,1947年在上海的一次偶然机会,他接触到了进步思想,内心开始动摇,1949年6月,一次去往广州的探亲之旅,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在香港期间,江富考通过同学认识了报社主编叶文津,叶文津向他描绘了大陆的新气象,让他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回到台湾后,江富考开始暗中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机缘巧合下,他发现了同样怀着赤诚之心的周震南。 周震南是嘉义机场的机械师,技术精湛,为人谨慎,他暗中观察了江富考许久,终于在一个机会确认了对方的心意,随后,周震南又拉来了两位值得信赖的同事陈尚明和石健儒,四个人都是饱含热血的年轻人,他们在深夜的机库里秘密商议,筹划着这场惊天的行动。 准备工作必须万无一失,最关键的是燃油问题,因为台湾当局为了防止飞行员起义,规定未执行任务的飞机都要放空油箱,周震南想出了绝妙的主意:趁给其他飞机加油时,偷偷往248号多加一些,日积月累,终于在10月14日将油箱加满。 时机的选择同样重要,他们得知蒋介石即将结束菲律宾之行返回台湾,而且专机会降落在嘉义机场,这个消息让四人看到了希望届时必定是机场最混乱的时刻,警卫的注意力都会被分散。 10月16日这天,暮色渐浓,天空中飘着薄云,江富考四人暗自观察着机场的动静,等待着最佳时机,当蒋介石的专机降落,机场一片沸腾之际,他们知道:行动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黄昏的余晖中,四个身影快速而安静地向248号运输机移动,他们的动作干净利落,显然经过了充分的演练,周震南三人迅速检查机况,而江富考则坐进了驾驶舱,发动机轰鸣声划破了傍晚的宁静,运输机开始在跑道上滑行。 就在248号运输机即将腾空的关键时刻,一个致命的问题出现了:尾轮失灵,飞机无法正常转向,这个意外足以让整个计划前功尽弃,江富考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但他的双手依然稳定地握着操纵杆,十多年的飞行经验告诉他,此刻慌乱只会带来灾难。 塔台已经发现了异常,急促的询问声通过无线电传来,江富考冷静地回应这是例行试飞,与此同时,他正全神贯注地调整着飞机的方向,通过巧妙地控制油门和刹车,飞机终于一点点调整到了正确的起飞位置,发动机发出震耳的轰鸣,C-47缓缓提速,终于冲上云霄。 讽刺的是,这惊心动魄的一幕恰恰发生在蒋介石的眼前,当他从专机上走下来,迎接他的不是下属的恭维,而是一架叛逃飞机腾空而起的景象,这对统治者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他甚至顾不上和接机的官员寒暄,就愤然离去。 夜幕降临,248号飞机在漆黑的夜空中航行,为了躲避追击,江富考命令关闭了所有灯光,飞机完全依靠仪表在黑暗中前行,很快,两架战斗机的轰鸣声从后方传来,江富考立即降低飞行高度,让飞机几乎贴着海面飞行,漆黑的夜色成了最好的掩护,追击的战斗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空中最终失去了目标。 但新的危机又出现了,由于长时间的低空飞行消耗了大量燃油,油表指针正在急速下降,经过权衡,江富考决定调整航向飞往南京,这是一个冒险的决定,因为他们不确定剩余的燃油是否足够支撑到目的地。 当南京机场的灯光出现在地平线上时,机舱里的四人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然而,地面的高射炮突然开火了,显然,地面部队将这架不明身份的飞机当作了敌机,江富考不得不继续在空中盘旋,同时设法向地面发出友好信号。 终于,地面认出了这是一架起义飞机,23时40分,在两辆汽车前灯的指引下,248号安全降落在南京明故宫机场,当机轮接触跑道的那一刻,江富考才发现自己的军服已经被冷汗浸透。 这架C-47运输机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架起义的国民党飞机,而江富考四人也为新中国的空军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壮举不仅带来了一架性能优良的运输机,更重要的是向世人展示了爱国志士的勇气与担当。

0 阅读:73
雾里看花水中

雾里看花水中

雾里看花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