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国民党女特务王化琴面临着被解放军枪决的紧急情况。正当她即将面临死刑的时刻,一位不明身份的男子突然高声喊道:“停止!首长有命,这名女特务是好人!” 解放军士兵误以为有人试图救她出来,立刻将枪口对准了那位男子。 1914年,王化琴出生在四川昭化的一个大户人家里。她的父亲王连山在当地颇有势力,是军阀刘湘的军需官。 这个女婴排行老二,因此被称为二小姐。 王家的大院里,不仅有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的夫子,还有专门教授外语的老师。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王化琴展现出了惊人的语言天赋,18岁之前就已经掌握了法语、日语和德语。 1935年,21岁的王化琴获得了国民政府的公派留学机会,前往日本求学。 当时的日本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是亚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王化琴先是进入了早稻田大学学习,一年后又考入了更为顶尖的东京帝国大学。 在东京帝国大学的外文系里,王化琴不仅仅是在学习语言,更多的是在思考中国的未来。她亲眼目睹了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巨大变化,这让她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了忧虑。 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难以预料。1937年,随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所有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都被驱逐出境。 王化琴被迫中断学业,回到了四川成都。在成都,她开始担任公民训练班的教师。 在教书期间,王化琴接触到了很多进步思想。当时的成都,是一个各种思潮交汇的地方。 特别是共产党人康奈尔的到来,让王化琴对共产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1937年末,当很多人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王化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这个决定,将她推向了一个更为复杂的历史漩涡之中。 1938年初,王化琴踏上了前往延安的道路。在康奈尔的帮助下,她顺利进入了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在抗大,王化琴结识了同窗陈云洁,两人因为志同道合很快成为了亲密的朋友。抗大的生活虽然艰苦,但这里的学习经历为王化琴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六个月的学习结束后,战争形势愈发紧张。国民政府第二战区司令阎锡山因人手不足,向八路军请求支援。 王化琴和陈云洁主动报名,被派往孙连仲的第27师担任教练。这段时期,她们参与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 然而,在一次撤退行动中,她们与部队失散了。两人本想返回延安,却在混乱中误入西安。 在西安,一个意外的机遇改变了王化琴的人生轨迹。当时军统局派人来"战干团"挑选人才,王化琴因为出色的表现被选中。 1940年1月,王化琴被任命为重庆电邮查验所副局长。这个职位的主要职责是搜查共产党的地下组织。 然而,王化琴并没有真正背叛自己的信仰。她开始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暗中保护那些被军统盯上的共产党员。 在一次重要的搜查行动中,王化琴发现了她的老朋友康奈尔的名字。她立即采取行动,用巧妙的方式通知了康奈尔。 这样的营救行动并非一次偶然。在她任职期间,多次利用职务便利,为地下党员通风报信,帮助他们躲避追捕。 这种双重身份的生活充满了危险。军统局的领导开始对她产生怀疑,但因为她的家世背景显赫,一时也不敢轻举妄动。 最终,军统局选择了一个相对温和的处理方式:解除她的职务。 被解职后的王化琴回到了家乡。这段特殊的经历让她对权力斗争感到厌倦,她选择回到教育岗位。 但是历史并没有就此放过她,新中国成立后,她的特务身份还是被揭露出来。 虽然她在军统局期间暗中保护过不少共产党员,但这些事情一时难以证实。她的处境变得异常危险。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地开展了清查国民党特务的行动。王化琴因曾任军统特务的身份被逮捕,押送至四川昭化看守所。 经过严密的调查,她在军统局的特工身份得到确认。1951年3月,四川昭化法院对王化琴做出了死刑判决。 在押解王化琴前往刑场的途中,一封来自中央的紧急文件送达法场。这封文件的内容,挽救了她的生命。 原来,已经担任四川省副省长的康奈尔得知王化琴被捕的消息后,立即行动起来。他联系了当年被王化琴救助过的共产党员,一起向中央详细汇报了她的事迹。 这些证据证明,王化琴虽然身在军统,却多次冒着生命危险营救共产党员。她不是一个真正的敌人,而是在特殊环境下不得不戴上的伪装。 中央经过慎重研究后,认为王化琴在担任军统特务期间,实际上是在保护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她的行为对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死刑判决被撤销,王化琴重获新生。获释后的王化琴回到了教育岗位。她没有追求名利,而是选择了一个普通教师的身份。 1985年3月16日,71岁的王化琴走完了她的一生。在生前,她留下了一份简单的遗嘱。 这份遗嘱中写道,她不要任何形式的追悼会,也不要立碑,只需要简单地安葬就好。 按照她的遗愿,家人将她安葬在了关山墓地。这座没有碑文的墓,成为了她传奇人生的最后见证。
这个站在蒋夫人身后挤鼻子弄眼睛的逗比先生就是国民党军队福将胡琏!解放战
【59评论】【9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