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致病,入心猝死、入脾阳W、入筋发麻,怎么除湿才能救命? 一、湿阻心脉与猝死

大医柴胡来了 2025-04-12 12:05:05

湿气致病,入心猝死、入脾阳W、入筋发麻,怎么除湿才能救命? 一、湿阻心脉与猝死风险 冠状动脉硬化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病理基础。中医痰湿理论对应现代医学的高脂血症及血管斑块形成机制。长期饮食肥甘导致痰湿内蕴,阻滞胸阳,表现为形体肥胖、舌体胖大伴齿痕、苔浊腻。治疗以涤痰通阳为原则,经典方剂含瓜蒌皮(导痰下行)、薤白(宽胸理气)、半夏(化痰)、胆南星(清热涤痰)、石菖蒲(开窍醒神),配合郁金、甘松行气解郁,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 二、湿热困脾与功能障碍 脾虚湿盛人群持续摄入肥甘,易形成湿热下注证候。临床特征包括阴囊潮湿、口苦、小便赤涩及舌苔黄腻。湿热阻滞肝经,影响宗筋气血运行,导致功能障碍。龙胆泻肝汤为基础方:龙胆草、黄芩清肝经湿热;柴胡疏肝理气;车前子、泽泻利湿下行;当归、生地养血防利湿伤阴。临床数据显示,该方案对湿热型有效率可达82.3%。 三、痰瘀阻络与肢体麻木 湿邪浸淫筋脉形成痰瘀互结症,表现为夜间加重的肢体麻木,伴舌质紫暗或瘀斑。治疗需化痰活血并举,常用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化裁:半夏、茯苓、白芥子祛痰;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竹沥、海浮石清化热痰。2021年《中医杂志》研究证实,此类方案能显著改善末梢神经传导速度(提升约35%),尤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 病变效果显著。 中医辨证论治,一人一方,切不可盲目用药。

0 阅读:53

猜你喜欢

大医柴胡来了

大医柴胡来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