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因海关系统故障暂未征收关税
当地时间4月11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发布警报,其用于豁免货运关税的系统突发故障,致使处于特朗普政府实施的90天关税暂停期内国家的所有贸易货物,暂未被征收关税。这一事件瞬间在全球贸易领域掀起波澜,诸多不确定因素随之而来。
此次故障的核心在于CBP的“自动化商业环境”(ACE)系统。该系统中用于识别免税货物的“入境代码”失效,直接导致所有符合90天关税暂停期条件的货物清关流程陷入混乱。正常情况下,美国进口商在支付运费时,需同时提交货物放行单和财务文件以完成关税支付与货物放行。但如今,为保证货物运输顺畅,海关建议申报人先单独提交货物放行单,待问题解决后再汇总申报并补交财务文件。
回溯历史,ACE系统自2016年全面上线以来,就频繁出现问题。其处理能力仅能应对日均300万包裹,而2025年实际日均处理量已达740万件,悬殊的数据对比,使得系统在面对海量业务时力不从心,频繁卡顿。2025年2月,因取消低值免税政策,该系统就曾因业务量激增而瘫痪数日,致使港口货物积压超百万件。
从政策层面来看,特朗普政府近期关税政策的频繁变动,是此次故障的重要导火索。在短短4月5 - 11日期间,关税政策如同“变脸”一般。4月5日宣布加税10%,4月9日对中国商品税率飙升至145%,4月10日又突然对75国暂停加税90天 。如此高频且混乱的政策调整,海关官员都难以招架,系统更是无法及时更新以适应新政策。
故障发生后,港口现场一片混乱。纽约港、洛杉矶港等主要口岸集装箱堆积如山,清关时间大幅延长,原本2 - 3天可完成的清关流程,如今延长至5 - 8天。进口商不得不重新规划物流与资金流,分开提交货物放行单与财务文件,不仅增加了操作难度,还导致合规成本大幅上升,部分企业合规成本激增30% - 50%。
对于进口商而言,这一故障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货物得以先行放行,缓解了货物积压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关税账单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后续补缴关税的金额、时间等细节尚不明确,让进口商们忧心忡忡。一些中小企业主表示,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不敢贸然扩大生产或采购,经营计划被迫搁置。
全球贸易格局也因这一事件产生波动。欧盟委员会迅速发声,要求美国给出“永久解决方案”,以保障欧盟企业在美贸易的正常进行;加拿大则趁机强化对美出口商品反制措施,试图在混乱中争取更多贸易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分析师大胆猜测,此次故障或许并非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美国政府精心策划的“战略烟雾弹”。从逻辑上看,特朗普关税政策已引发全球供应链的剧烈震动,“系统故障”恰好为利益相关方,如财政部、货运公司等,提供了喘息之机,使其能重新定价和布局。同时,通过冻结豁免追踪,降低透明度,美国行政部门得以争取更多时间评估市场反应,避免政策突变引发市场恐慌。
目前,CBP虽承诺将尽快修复系统,但问题的解决并非一蹴而就。技术升级迫在眉睫,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GAO)早在2020年就已警告ACE系统存在“严重安全与性能风险”,后续或需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系统现代化改造。政策执行层面,如何协调“推特治国”的随性与官僚系统的缓慢执行,也成为美国亟待解决的难题。
此次美海关系统故障事件,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技术故障,它是美国贸易政策混乱、技术系统滞后以及全球贸易格局复杂多变的一个缩影,后续发展值得全球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