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3名军人到成都三桥南街某餐馆吃饭,进门之后只点了一菜一汤,可老板娘听完菜名之后愣在了原地,随后哽咽问道:“我丈夫在哪?” 1950年,成都三桥南街依旧热闹非凡。在这条街上,有一家名为"努力餐"的小饭馆格外引人注目。 这一天,三位身着军装的解放军军人走进了"努力餐"。他们落座后,服务员微笑着走过来询问他们要点什么。其中一位军人环顾四周,轻声说道:"来一菜一汤就好。" "一菜一汤"——这个简单的组合对普通顾客来说或许只是一份简单的餐食,但对黄三姑娘来说却意味深长。她急忙走向三位军人,黄三姑娘声音哽咽地问道:"你们认识我丈夫吗?我丈夫在哪?" 军人们面面相觑。领头的军人从口袋里取出一枚特殊的茶叶,轻轻放入桌上的开水杯中。茶叶缓缓沉入杯底,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图案。这是当年车耀先精心设计的更为隐秘的认证方式,只有真正的同志才会知晓。 黄三姑娘随即将店铺暂时交给伙计打理,带领三位军人进入后院一个安静的房间。在那里,军人们向她讲述了他们与车耀先的联系,以及他们此次前来的目的。 "努力餐"的故事要追溯到1929年。那一年,车耀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组织安排他从事地下工作。为了掩护身份,车耀先和妻子黄三姑娘在成都三桥南街开设了这家名为"努力餐"的小饭馆。餐馆名字暗含"努力奋斗,终将胜利"的革命精神,寓意深远。 而"一菜一汤",正是车耀先与地下党同志约定的联络暗号。当有同志到餐馆点"一菜一汤"时,车耀先就知道对方是自己人,会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在军人的请求下,黄三姑娘带领他们参观了餐馆厨房里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她移开一个看似普通的米缸,露出了下面的一个暗门,通向一条秘密通道。 黄三姑娘解释道,这条通道是车耀先精心设计的,连接着附近的一间安全屋。在紧急情况下,这条通道成为同志们转移和传递情报的生命线。 "多少次,我丈夫就是通过这条通道,在敌人的搜捕中脱险。"黄三姑娘轻抚着通道入口的边缘,仿佛能够触摸到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 在成都三桥南街的"努力餐"后院,黄三姑娘向三位军人讲述她与丈夫车耀先的故事。1894年,车耀先出生在四川大邑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家境并不富裕的他,小时候曾在商号当过学徒,为家里贴补家用。车耀先14岁那年,父亲出门做生意再未归来,他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更显艰难。 黄三姑娘的童年与车耀先颇为相似。她也早早失去了父亲,母亲带着她和弟弟靠贩卖酒和冥币维持生计。尽管两人年轻时的住处相距不远,但直到车耀先18岁参军后,两人的缘分才真正开始。 1912年,车耀先加入川军,参与护国运动,凭借英勇表现被提拔为连长。声名鹊起的他回到家乡,终于有勇气向黄三姑娘表达心意。1918年,两人喜结连理。 1927年成为车耀先人生的转折点。川军首领联合蒋介石发动"三三一惨案",大量共产党员被杀害。目睹这一惨状,车耀先对国民党彻底失望,毅然离开了川军。两年后,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隐蔽而危险的地下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紧逼,车耀先在成都组织"五九国耻大会",公开批评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这次行动让他险些被捕,不得不暂时与组织断绝联系,匆忙转移。虽然处境艰难,车耀先仍不放弃宣传抗日思想。他创办《大声周刊》等多份刊物,在四川产生了广泛影响。 黄三姑娘从柜子深处取出一本陈旧的日记本,小心翼翼地递给军人们。这本日记记录了自1940年车耀先被捕后,她接待过的地下党员和传递的重要情报。字里行间透露出,黄三姑娘不仅是革命的坚定支持者,更是积极的参与者。 1940年,国民党特务制造"抢米事件",嫁祸共产党人,借机大肆逮捕共产党员。车耀先被关入狱中长达六年。敌人对他威逼利诱,甚至施以酷刑,但坚定的信仰让他始终守口如瓶,没有透露任何组织情报。 看着日记中记录的点点滴滴,军人们向黄三姑娘道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1946年,车耀先和其他同志被国民党秘密处决,英勇就义,年仅52岁。 得知真相的黄三姑娘哽咽不已,但她擦干眼泪,表示要继续经营"努力餐",传承革命精神。 黄三姑娘将丈夫留下的革命文稿和资料交给了军人们。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记录了车耀先的革命思想和当时地下党的活动,对研究中国革命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尽管身患食道癌,黄三姑娘仍然坚持着"努力餐"的日常经营,将革命精神传递给每一位到访的顾客。 黄三姑娘于1954年病逝,临终前将绝大部分财产上交国家,只保留了能维持基本生活的两间店铺。她与丈夫合葬,终于在另一个世界重逢。
1950年,3名军人到成都三桥南街某餐馆吃饭,进门之后只点了一菜一汤,可老板娘听
趣叭叭
2025-04-12 14:47:28
0
阅读: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