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至125%后为何中国不陪了 在我们反制将对美关税加征到125%之后,白宫发言人莱维特周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统特朗普明确表示,他对与中国达成协议持非常开放的态度。莱维特强调,美国对中国的关税仍然维持145%,这已表明当美国受到打击时,他会更严厉地反击。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又举起来了,但这次似乎有点手抖?4 月 11 日白宫发言人一边宣称 "对达成协议持开放态度",一边把对华关税维持在 145% 的高位,这波 "既要当裁判又要当运动员" 的操作,活脱脱一场美式双标现场秀。
这场关税游戏的剧本我们已经看了八年。就拿这次来说,我们刚把对美关税反制到 125%,特朗普政府立刻跳出来喊 "愿意谈判",但转头又把税率锁死在 145%,这哪是谈判,分明是 "我要你投降" 的委婉说法。
更讽刺的是,美国的 "对等关税" 正在变成全球笑话。
欧盟前脚和中国达成电动车价格协议,后脚就对美加征 25% 关税;加拿大直接暂停对美电力出口,反手和中国签了稀土合作备忘录。
连美国前财长萨默斯都忍不住吐槽:"每个中产家庭每年要为此多掏 2000 美元,这比抢劫还狠!"
但最尴尬的还属美国企业。特斯拉上海工厂的 Model 3 生产成本比特斯拉柏林工厂低 40%,即便加征 145% 关税,欧洲消费者买到手的价格还是比本土车便宜;苹果供应链 90% 在中国,想转移产能?越南工人组装的 iPhone 良率只有中国的一半。
美国商会最新调查显示,53% 的在华企业计划增加投资,这波 "用脚投票" 的结果,特朗普怕是不敢看。 咱们的应对策略就像打太极 —— 你出直拳,我闪转腾挪。
低端产业转移到中西部,重庆的笔记本电脑、郑州的手机产量全球第一;高端领域闷头突破,华为 5G 芯片、宁德时代电池已经让美国制裁成了摆设。
美国忙着在关税数字上做文章,咱们却在重构全球供应链。当欧盟和中国握手言和,当拉美国家联合抵制美国霸凌,当特斯拉、苹果这些美国企业悄悄增持中国资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胜负已现端倪。
不过咱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芯片、操作系统这些 "卡脖子" 领域还得攥紧主动权。
八年贸易战教会我们一个道理:真正的大国较量,不是比谁嗓门大,而是比谁耐力强。美国越急吼吼地加税,越说明他们慌了神;咱们越稳当当发展,越能让世界看到开放合作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