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初,山东下崖村,八路军战士赵友金埋伏敌人太专注,没听见撤退命令。敌人上

鹏天玩转旅游 2025-04-12 23:11:14

1945年初,山东下崖村,八路军战士赵友金埋伏敌人太专注,没听见撤退命令。敌人上来时,他喊:班长,我要开枪了。才发现身边已空无一人,此时日军已到眼前。 1945年初,山东下崖村四周白雪皑皑。这个被群山环绕的村庄,成了八路军与日军周旋的一处战场。二十岁不到的赵友金,作为莒县县大队的一名战士,被派去参加一次夜间埋伏战。 那晚,情报显示日军会沿着山间小路进村搜查。赵友金和他的班长带领几名战士埋伏在村口的一处矮墙后。"记住,看到信号弹就立即撤退,不要贪功冒进。"临行前,指导员特意叮嘱。 雪越下越大,寒气透过单薄的军装渗入骨髓。赵友金握紧步枪,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的小路。两个小时过去了,没有一点动静。就在战士们昏昏欲睡之际,远处传来细微的脚步声。赵友金瞬间清醒,屏住呼吸,调整射击角度。 "来了,至少有一个小队。"他在心中默数着敌人的数量,完全沉浸在狙击状态中。就在这时,远处一颗信号弹划破夜空,红光一闪即逝。然而,过度专注的赵友金没有注意到这个撤退信号,他的眼中只有越来越近的敌人。 "准备,等他们再靠近些。"赵友金小声嘀咕,却没得到回应。"班长,我要开枪了。"他转头低语,却震惊地发现身旁已空无一人。同伴们早已按命令撤退,只有他一人仍留在原位。而此时,十几名荷枪实弹的日军已经近在咫尺,不足二十米。 赵友金的心跳几乎停止。他不敢动,不敢呼吸,甚至不敢眨眼。雪夜的寒冷仿佛一下子消失了,冷汗却浸湿了后背。他小心翼翼地将身体缩进矮墙后的凹陷处,用雪覆盖身体。 日军小队长举起手电筒,光束扫过赵友金藏身的位置,停顿了一秒,又移向别处。十几名日军擦身而过,没有发现这个独自埋伏的八路军战士。 直到敌人的脚步声完全消失,赵友金才敢慢慢呼出一口气。借着夜色掩护,他弯着腰,踩着来时的脚印一步步撤退。两个小时后,他终于回到了驻地。 "你小子命大!"班长看到他平安归来,又惊又喜,"信号弹都放了,怎么还不撤?我们都以为你牺牲了!" 这次生死一线的经历,在赵友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记。两个月后的1945年2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鲁中军区4师10团的一名党员战士。从村里的青年抗日先锋队指导员,到八路军战士,再到一名共产党员,赵友金的成长轨迹与中国革命的进程紧密相连。 1982年5月,六十多岁的赵友金从军旅生涯中正式离休。坐在家中整理旧相册时,一张泛黄的照片勾起了他对1948年那场济南战役的回忆。那时,他刚被任命为第46师136团特务连副指导员,肩上的担子一下子重了不少。 "9月16日那天,天刚蒙蒙亮,我们就接到了攻城的命令。"赵友金向后辈讲述着,眼中闪烁着当年的战火。鲁中纵队与三纵、十三纵组成主攻部队,从济南城西发起攻击。136团的首要任务是夺取白马山,占领飞机场,然后攻打商埠。 部队跑步占领机场时,出乎意料的是,机场守敌宣布起义,没有任何抵抗。乘胜前进,他们直插商埠,与十三纵并肩作战。那几天的战斗异常激烈,他们先后攻克了农林场、镆镆山、三里山等敌人重要据点。到9月22日,整个商埠已在我军控制之下,歼敌两万余人。 接下来是更艰难的内城攻坚战。136团负责攻打林祥门,十三纵负责永绥门。赵友金清楚地记得,六连长曹连升带领战士们清除林祥门外的地堡群。战斗打得异常激烈,他们用炸药包和火箭筒摧毁了几个地堡,打死打伤许多敌人。 "最有意思的是,敌人开始动摇后,从地堡里走出一人,打着小白旗向我们爬来。"赵友金回忆道,"曹连长问他干什么,那人说他也是连长,想投降。然后那敌连长急得直喊:'老爷们,不要打了,再打就没命啦!'最后,敌人一个连全部缴枪投降。" 但是林祥门的攻击却遇到了困难。因为大部分火炮调去支援十三纵攻打永绥门,一营仅靠步兵武器无法取得成功。一营副教导员孔孝一度组织十名干部准备突击,被团指挥所制止,桑政委严厉批评:"不是勇敢是胡来,你把干部都给我伤亡了,部队谁来指挥!" 战争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23日凌晨,十三纵攻破永绥门后,团指挥所立即命令二营从永绥门进城,三营紧随其后,插入林祥门敌后,与城外的一营形成对敌夹击。敌人腹背受敌,无路可逃,只好缴枪投降。林祥门守敌全部被歼,俘虏1200余人。 "那次战役后,我就被任命为特务连副指导员了。"赵友金说,语气中透着自豪。 赵友金的军旅生涯并未停止。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公安17师宣传科副科长、温州军分区政治部科长等职务。1955年,他被授予大尉军衔,1962年晋升为少校。 从那个在下崖村雪夜孤身面对日军的年轻战士,到参与解放济南的指挥员,再到建设新中国的军队干部,赵友金的人生轨迹,映射着一个国家从战火到和平的伟大转变。

0 阅读:0
鹏天玩转旅游

鹏天玩转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