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我军战士们兴致勃勃地扛了两个麻袋回到八路军的指挥部。可谁知道却闹出不小的笑话。司令员秦基伟听到战士们活捉了两个小鬼子,三步并作两步就跑到了牢房。可没想到,他刚打开麻袋就被气得气血翻滚,差点就骂娘了。 1942年冬,一场令美军上校惠德曼印象深刻的故事在太行山区传开了。在离开八路军一分区前,这位美军观察员的日记本上写满了对秦基伟司令员的赞誉之词:"聪明而充满朝气、智慧而风趣的优秀的八路军军官。"这评价源自秦基伟亲自讲述的一个捕俘故事,当时惠德曼听得开怀大笑,连声说:"OK!" 而这个故事的开头,却是一次令人啼笑皆非的失败。 1942年秋天,太行军区收到一份情报,日军将对八路军太行山根据地发动规模空前的"大扫荡"。情报虽然可靠,但关于日军兵力、主攻方向以及战术等细节并不明确。为了获取更确切的情报,太行军区司令员李达下令各分区抓俘虏,并明确指出:"要抓日本兵,最好是个当官的,伪军抓了没有用。" 秦基伟接到命令后,迅速召集一分区负责侦察和作战的干部,下了一道十万火急的命令:"限期一个月内,必须要抓一个活的日本兵。" 抓日军俘虏绝非易事。据记载,整个抗战期间,八路军一共俘虏日军6213名,而正面战场中国军队抓到的日军俘虏不超过3000人。秦基伟曾深有体会地说:"日本兵死不投降,就算抓着了,不到三分钟就自寻短见。" 分区侦察科长接令后,立即派出一支特别精干的小分队执行任务。这支队伍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潜伏侦察,终于在一次行动中成功抓获两名日军士兵。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日军装进麻袋,像扛战利品一样满怀兴奋地回到了指挥部。 消息传来,秦基伟闻讯立刻赶到现场。他急切地打开第一个麻袋,却发现里面的日本兵因伤口流血过多已经没了生命迹象。心中暗自着急,秦基伟又迅速打开第二个麻袋,希望能有转机。没想到第二个日本兵被粗布袜子捂住头部太久,也已经断了气息。 "煮熟的鸭子又飞了!"秦基伟气得拍桌子,脸涨得通红。辛辛苦苦一个月,捕俘行动眼看就要成功,却因为处置不当功亏一篑。 这场闹剧过后,秦基伟冷静下来,他深知抓活日军的艰巨性。他一边思索对策,一边安慰下属。任务虽然失败了,但不能就此气馁。秦基伟决定,既然下面的人做不到,那就得亲自出马,用实际行动给大家树立榜样。 "我就不信日本兵有什么三头六臂!"秦基伟拍着桌子说道。经历了麻袋事件的失败后,他从基干团调来一个排,决定亲自指挥捕俘行动。大家都知道,这次行动的地点不同寻常——秦基伟选择了井陉县和获鹿县,两个日军的所谓"模范县"。 排长听说要在日军严密把守的地区行动,不禁担忧地劝道:"司令员,您不能冒这个险,偷鸡不成蚀把米可以,咱可不能蚀头牛啊。"这番话本意是好的,却更激起了秦基伟的决心。 "偷鸡要成,米还得装回来,"秦基伟双目圆瞪,接着交代道,"你去给我一个木杠子,要碗口那么粗;还得准备一副绳子,也要有手指头那样粗。"排长满脸迷惑不解,秦基伟进一步解释:"日军人很轴,加上他们身体健壮,平常训练有素,有的还会什么柔道和空手道,你要抓他,既要对付他跟你拼命,还要防止他自尽。" 秦基伟深知,在矛与盾的较量中,矛还是防不胜防的。只要精心策划,就能在日军眼皮底下完成不可能的任务。经过与井陉县、获鹿县的敌工干部详细了解情况后,秦基伟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利用日军的麻痹大意,进行大纵深、远距离、深入敌军腹地的突袭。 一天深夜,秦基伟亲率捕俘排,悄无声息地潜入到日军两个据点之间的必经之路上。他们选择了一处离吴家窑只有几百米远的田野,潜伏在茂密的高粱地里,预先挖好了一个陷坑,耐心等待时机。 第二天中午过后,秦基伟通过望远镜观察到一个日本兵骑着毛驴,独自从东面向西走来。他仔细确认了东边一棵小树旁没有任何动静,确定这个日本兵是单独行动,没有部队跟随。 时机到了!当日本兵骑着毛驴走到设伏点时,突然天旋地转,连人带驴掉进了陷坑。捕俘排长和几个战士迅速扑上去,手脚麻利地将日军捆绑起来,嘴里塞上了粗布袜子。在搏斗过程中,这名日军奋力反抗,咬掉了捕俘排长的一截手指,但最终仍被制服。 秦基伟见行动成功,立刻命令将捆绑好的日本俘虏放在预先准备的木杠上,像抬猪一样抬回根据地。回到驻地后,他们仔细搜查俘虏,希望找到重要情报,但遗憾的是一无所获。后来,这名日本俘虏被送到延安反战同盟接受教育,表现不错,直到抗战胜利后才被放回日本。 这次成功的捕俘行动很快在日军占领区传开,让模范县的日军草木皆兵。秦基伟亲自深入敌后活捉日军的事迹,成为八路军战士们津津乐道的故事。几个月后,当美军观察员惠德曼上校听到秦基伟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故事时,被逗得开怀大笑,连声赞叹:"好!"
1942年,我军战士们兴致勃勃地扛了两个麻袋回到八路军的指挥部。可谁知道却闹出不
鹏天玩转旅游
2025-04-12 23:11: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