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志愿军战士王兴复为一个朝鲜姑娘,放弃中国国籍留在了朝鲜,他也成为唯一

文山聊武器 2025-04-13 23:15:39

1958年,志愿军战士王兴复为一个朝鲜姑娘,放弃中国国籍留在了朝鲜,他也成为唯一和朝鲜女子结婚的志愿军战士,那么,他后来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王兴复,1933年出生在辽宁省海城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那年头日子苦,家里靠种地勉强糊口。1951年,18岁的他赶上了国家征兵号召,年轻气盛的他二话不说就报名参军,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扛着枪上了朝鲜战场。那时候朝鲜战争正打得火热,他一个农村小伙子,硬是凭着一股子狠劲儿,在战场上拼出了名堂。 在朝鲜战场上,王兴复不是光坐着挨打的主儿。他参加过上甘岭战役、金城战役这些硬仗,枪林弹雨里冲锋陷阵,立了不少功,受了好几次奖。部队里都说,这小伙子有种,是个硬骨头。1953年,战争停了,他没跟着大部队马上回国,而是留下来驻扎在朝鲜平安南道江东郡石岭里,帮着当地老百姓搞战后重建。修路、建房、种地,啥活儿都干,日子过得忙碌又踏实。 就在石岭里,王兴复认识了金顺姬,一个朝鲜本地姑娘。金顺姬长得俊,人也勤快,心地善良。俩人接触多了,慢慢就有了感情。那年头,中朝两国关系好,志愿军跟当地人相处也不生分,可要说谈恋爱,还真不是啥常见事儿。王兴复心里清楚,这感情不简单,可他就是放不下来。 到了1958年,部队接到命令,要撤回中国。王兴复一下子懵了。回国吧,家里老爹老娘还等着他,可留下吧,金顺姬怎么办?他左思右想,晚上睡不着觉,反复掂量。最终,他咬咬牙,做了个大胆决定——不回去了。他找到上级领导,实打实地说了自己的想法:想留在朝鲜,跟金顺姬结婚。上级一听,觉得这事儿挺棘手,毕竟谁也没碰上过这种先例。可王兴复态度坚决,领导琢磨再三,点头同意了。 就这样,王兴复放弃了中国国籍,入了朝鲜籍,成了唯一跟朝鲜女子结婚的志愿军战士。这事儿传出去,有人说他重情重义,也有人觉得他脑子进水了,扔下祖国和家人跑去异国他乡图啥?可对他来说,这选择没啥好后悔的。跟金顺姬结了婚,俩人扎根在朝鲜,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朝鲜的日子,王兴复没闲着。他干过小学校长,教书育人,后来又在工厂里当工人ķ工人,啥活儿都接。日子虽然不富裕,但一家人过得踏实。他和金顺姬一共生了6个孩子,3男3女,家里热热闹闹的。朝鲜那时候经济条件差,物资匮乏,王兴复一家跟当地人一样,吃糠咽菜,日子紧巴巴的。可他从不抱怨,干活儿勤快,家里大小事儿都扛在肩上。金顺姬也贤惠,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俩人互相扶持,把6个孩子拉扯大。 在朝鲜待了20多年,到1981年,王兴复带着老婆孩子回到了中国。回国这事儿也不容易,毕竟他早就入了朝鲜籍,身份变了。好在当年中朝关系还不错,当地政府看他是个老志愿军,挺照顾的,给他安排了份工作,在海城变压器厂上班。他干活儿还是那么认真,厂里人都夸他实在。1992年,他退休了,拿了点儿养老金,日子过得安稳。 回国后,王兴复一家定居在辽宁海城,孩子大了,有的成家,有的出去闯荡,家里渐渐儿孙满堂。晚年的王兴复身体还算硬朗,闲下来就爱跟老伴儿唠唠当年的事儿。他常说,在朝鲜那20多年,虽然苦,但跟金顺姬在一起,心里是满足的。偶尔回忆起战场上的日子,他感慨,那时候年轻,啥也不怕,现在老了,才知道活着比啥都强。 王兴复这辈子,年轻时为国打仗,壮年时为爱留洋,晚年回乡安享天伦。他这人没啥大志向,也不爱吹牛,可他用自己的选择,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有人说他放弃国籍是糊涂账,可他自己从没这么觉得。对他来说,金顺姬和孩子们就是他最大的财富。到了晚年,他看着儿孙绕膝,觉得这辈子值了。 这故事听着挺传奇,可仔细想想,又特接地气。王兴复不是啥英雄人物,就是个普通人,战场上拼命,生活里踏实。他跟金顺姬的感情,也没啥惊天动地的浪漫,就是两个实在人,过日子互相靠得住。他后来的结局,不算大富大贵,但平平安安,儿女双全,挺让人羡慕的。 说到这儿,还得提一句,王兴复这事儿在当时可是独一份。志愿军几十万人,撤回国是铁打的纪律,可他偏偏为了个朝鲜姑娘留下来,成了唯一一个入了朝鲜籍的战士。这胆子,这魄力,一般人还真学不来。后来他回国,也不是啥轰轰烈烈的大事儿,就是想让孩子有更好的日子,顺便落叶归根。海城这地方,毕竟是他的根,回来的时候,他心里估计也是五味杂陈。 其实,王兴复这辈子挺有意思的。年轻时扛枪上战场,中年时为爱换国籍,老了还能带着一家老小回国安家。他没啥惊世骇俗的大成就,可这人生经历,放谁身上不得让人咋舌?在朝鲜那20多年,他干过不少活儿,从教书到干体力活儿,啥也没难倒他。回国后,他在变压器厂干到退休,日子过得平淡却安稳。晚年儿孙满堂,他跟金顺姬还是老样子,相濡以沫,没啥花哨的。

0 阅读:5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