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师长萧克在看到一位俘虏后大惊失色,急忙对看守说“他已经被俘虏了,可以

品古观今呀 2025-04-14 09:41:14

1931年,师长萧克在看到一位俘虏后大惊失色,急忙对看守说“他已经被俘虏了,可以不用再捆他了。”俘虏投来了感激的眼神,却没有说话,萧克一回去就随便从自己的钱袋中拿出了一块大洋,叹了口气说“如今,我能为他做的也就仅此而已。” 原来,这个反动派国民党的俘虏正是萧克之前的恩师刘嘉树。如果当年不是刘嘉树,或许萧克也不会走上参军报国这条路,只是没有想到两人的重逢之时却是如此戏剧性的一幕。 那么反动派国民党刘嘉树既然是我党萧克师长的恩师,为何两人的抉择却是天壤之别的呢?刘嘉树对萧克的人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萧克是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书香世家,同时也是黄埔军校第四期的毕业生,是宪兵队教练刘嘉树门下的学生。 当时萧克虽然是黄埔军校的学生,但是在课程上学习的军事内容却是比较浅显易懂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萧克在去拜访刘嘉树的时候,偶然发现了几本和军事息息相关的书本。 萧克不明所以地询问刘嘉树:“老师,为何我们的课程不开设这些啊。” 刘嘉树没有多解释,只是回答:“如果你感兴趣就拿去看看,不懂的再来问我。” 就这样,因为刘嘉树的这几本军事书籍,萧克在军事上的基础就这样误打误撞的打下了。 当时萧克对军事的求知欲望很强烈,不管白天的训练有多辛苦,他晚上总会挑灯研究。 如果遇到不懂的,他总会去找刘嘉树请教,而刘嘉树也总会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倾囊相授。 但后来萧克决定参军,也是刘嘉树帮他购买的车票,两人的师生情也戛然而止。 不过萧克不是忘恩负义之人,他心中也一直牵挂着恩师刘嘉树,只不是没有想到两人的重逢是在监狱里...... 此时的萧克已经凭借着出色的战斗力成为了我军的第五军师长,1931年的时候萧克准备去开会。 在路上,萧克路过了一个关押国民党高级军官的监狱,他想起了之前有人传递给他的消息。 说有一名被关押在北京的国民党战犯在打听他的消息,当时萧克就猜到可能是恩师刘嘉树。 但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萧克没有再有打探消息,趁着这一次路过他兴致一起就想去看看关押的战犯有谁。 没想到,萧克找到看守所的战士要了一份国民党战犯的名单,刘嘉树的名字赫然在列。 萧克进到监狱里巡视了一圈,便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显然刘嘉树也认出了萧克,一直低着头没有直视萧克,叹了口气说道:“他已经是战俘了,没必要继续捆绑着,给他松绑吧。” 虽然看守的小战士不明所以,但还是听从了萧克的命令给刘嘉树松绑了,刘嘉树立即向萧克投来了感激的目光。 离开看守所的萧克心里五味杂陈,便从自己的兜里拿出了一块银元让人给刘嘉树送去。 颇有感触地说道:“如今我们师生终究是立场不一样的人,我能够为他做的就是这些了。” 毕竟萧克清楚的知道,自己现在的立场和刘嘉树是对立面的,自己和他只能是保持关系和距离。 他不否认刘嘉树对自己曾经的帮助,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也很拎得清,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 的,这些都是不可混为一谈。 而这也是萧克和刘嘉树最后一次见面,此后刘嘉树也再次被我军俘虏。 但萧克也很清楚的明白自己的立场,他也必须遵守党组织的规定,即使刘嘉树对他有恩情,但他站在自己的对立面就是敌人。

0 阅读:168

猜你喜欢

品古观今呀

品古观今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看历史与现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