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傅有智被五枪击倒在刑场,所有人都以为他死了,可谁也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竟让他死里逃生!
1933年,在安溪县城的凤冠山上,一声枪响打破了宁静,22岁的傅有智倒在了血泊中。
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他的短暂一生,却充满了革命者的坚定信仰和英勇故事。
时间回到1930年的那个雨夜,厦门港渔刑口广场,同样是枪声,却开启了傅有智一段惊心动魄的生死逃亡。
彼时,他和其他三位同志被敌人押解到此,昏暗的夜色下,只有冰冷的枪口闪烁着死亡的光芒,五声枪响,傅有智感到胸口、肩膀、脸颊传来钻心的疼痛,随后便失去了意识。
他模糊记得,自己是因为参加打盐关的活动被抓住的,那段时间,国民党反动政府疯狂压榨百姓,高额的盐税如同吸血鬼般,吸食着穷苦百姓的血汗。
地下党组织计划动员群众,揭露政府的恶劣行为,傅有智积极响应,参与了这次斗争,不幸的是,在行动中,他被敌人抓捕,在牢里,敌人用了各种残忍手段,想逼他说出组织和同志的消息。
然而,无论敌人如何威逼利诱,傅有智始终坚贞不屈,守口如瓶,敌人阴谋失败,气急败坏地决定把他干掉,被捕前,傅有智已经是中共安溪县委委员,他早年就读于厦门同文中学,思想进步,积极参与学生运动。
1926年,他加入了共青团,第二年就成了共产党员,还当上了同文书院共青团学生支部的书记,对于革命事业,他始终充满着坚定的信仰,即使身陷囹圄,也从未动摇过。
昏迷中的傅有智,并不知道自己倒在刑场多久了,他只记得,当冰冷的雨水拍打在他脸上时,他才猛然惊醒,四周黑乎乎的,只有细雨声和远处海浪拍打石头的声音。
他挣扎着爬起来,剧烈的疼痛让他几乎无法呼吸,但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活下去!他摸索着挪动到墙边,用砖头的棱角,一点一点磨断了绑住双手的绳索。
随后,他强忍着剧痛,跌跌撞撞地朝远处走去,雨夜中,他仿佛一个幽灵,在黑暗中摸索着生的希望,他运气好,正好碰到一个刚出海回来的渔民。
渔民看到他浑身是血,奄奄一息的样子,十分同情,便答应送他去鼓浪屿,在那里,傅有智有一位心向革命的嫂嫂,可以为他提供庇护,看到他这副模样,心疼不已,赶忙找来医生为他治疗。
经过一个多月的悉心照料,傅有智的伤势逐渐痊愈,这段时间,他时刻想念着组织和同志,心里总是牵挂着革命事业,伤好之后,傅有智没有选择退隐,而是毅然决然地再次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
他深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他要为那些牺牲的同志而战,为心中的信仰而战,他来到了泉州地区,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这段时间,他主动组织并带领农民搞运动,帮当地老百姓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大家都很敬重他,他的优秀表现让他在组织里越来越受到关注。
1933年5月,傅有智被选举为中共官桥区委书记,继续领导当地的革命斗争,革命的路从不会平坦顺利,1933年8月,傅有智因为有人出卖,又被抓了。
这一次,敌人没有给他留下任何机会,将他押往安溪县城凤冠山,残忍地杀害了,傅有智牺牲时,年仅22岁,他虽然活的时间不长,但就像流星一样,短暂却耀眼,给黑夜带来了光亮。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忠诚和信仰,他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