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夕,国民党军政大佬们纷纷逃往台湾,然而大特务曾扩情却逃到古寺里做了和尚,那么他为何不去台湾?他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事实上,曾扩情在成都解放前是有机会去台湾的,当时胡宗南邀他一同前往台湾,然而曾扩情却拒绝了胡宗南的好意,并表示他“自有妙计”,随后他便悄悄跑到四川广汉一座古寺里做了和尚。 原本,曾扩情以为只要皈依佛门,就能逃避他所犯下的罪行,所以当解放军来抓捕他时,他还一脸懵地表示:“我都皈依佛门了,你们怎么连和尚都抓?” 其实,曾扩情早在读书时就接触到了共产党,比如当时推荐他报考黄埔军校的李大钊,就认为他是个一可塑之才,所以把他推荐给了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曾扩情很有才学,学习上也很刻苦,他在第一次入学考试时就考了第二名,所以当时陈赓、蒋先云等共产党员都和他走得很近,而周恩来更是给予了他很多帮助和关怀。 北伐战争时期,曾扩情参与东征时在战场上表现非常勇猛,立有不少战功,而他也因此得到提拔,直至二十师政治部主任。 按道理来说,曾扩情理应在之后的人生中会成为共产党中的精兵强将,然而曾扩情最终选择了蒋介石的国民党阵营,并迅速成为蒋介石身边的红人。 其实,曾扩情当时会选择蒋介石,主要还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当时曾扩情结婚成家,由于要养活妻儿和岳父,他需要有相当不错的收入来支撑。 二是蒋介石有枪有炮,实力远远大于共产党,所以他经过反复衡量,最终选择了于前途更有保障的国民党。 蒋介石对曾扩情也很重视,他先是安排曾扩情负责军校政治部秘书,后来由于代表共产党的青年军人联合会和代表国民党的孙文主义学会经常有矛盾,于是蒋介石便将两个组织撤销,重新建立了黄埔军校同学会,仍然由曾扩情担任秘书工作。 这个黄埔军校同学会已经不单单只是个组织,它涵盖了人事升迁及考察等重要内容,由于蒋介石无暇管理组织事务,所以一切就由曾扩情代为管理,因此曾扩情的权力很大,而蒋介石为了表示对他的信任和支持,公开发言表示:“反对曾扩情就等于反对我。” 为了报答蒋介石,曾扩情唯马首是瞻,他不仅极力在黄埔军校为蒋介石拉拢人才,而且还出入各地军阀,为蒋介石做宣传,像四川军阀刘湘出川援蒋,就是他从中斡旋起了作用。 那么,作为国民党军政大咖的曾扩情为何没有去台湾?反而去做和尚了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西安事变”了。 当时蒋介石任命曾扩情担任西北“剿总”政训处长,从职务上来说他是张学良的部下,但实际上他是蒋介石派到张学良身边的“眼线”,应该将张学良的一切行径报告给蒋介石。 然而曾扩情不仅没有提前发现张学良的异常行径,在事变发生后,为了营救蒋介石,他还以“黄埔老大哥”的身份,公开发表了一篇支持张学良和杨虎城“逼蒋抗日”的讲话,结果弄巧成拙,让蒋介石对他十分恼怒,在回到南京后立刻就让戴笠把他关进了特务监狱。 曾扩情在国民党内部的人缘很好,在他被抓后,戴笠、胡宗南等人都纷纷联合黄埔同学为他求情,最后才让曾扩情逃过一劫。 不过,从那以后,曾扩情就失去蒋介石的重用,而他也因此感慨“伴君如伴虎”,从此后于仕途上再无野心。 解放前夕,曾扩情也在考虑自己的去留问题,思来想去他决定投诚,但由于个中环节出了纰漏,最终他选择出家做了和尚,以逃避罪责。 曾扩情被俘后,先是被和沈醉等人关在白公馆,后来才被关进功德林战犯管理所。 作为国民党战犯党内职务最高之一的曾扩情一度以为会有性命之忧,然而通过在功德战犯管理所里的所见所闻,让他逐渐意识到共产党对战俘的宽大政策,因此他在改造的过程中表现非常积极。 1959年,中央对改恶从善的战犯实行第一次特赦时,曾扩情由于表现优秀,获得了特赦。 其实,曾扩情能成为首批特赦人员,主要还和他的政治生涯有关。 一是曾扩清很早就接触共产党员,尽管他后来效力于蒋介石,但与共产党的关系一直维系得相当不错,比如陈赓等人在功德林见到他时,仍尊他为“扩大哥”。 二是曾扩清虽是蒋介石身边的红人,但没有参与过屠戮共产党的恶行,这也是他为何说自己没杀过一个共产党的原因。而他在“西安事变”时的表现,及解放战争时期由于不满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平平表现,也让他没有站到共产党的对立面。 三是有抗诚表现。他当时与共产党员吴念存联系,并写信给刘伯承将军,为的就是积极投诚,吴念存也担保他投诚没有问题,但由于过程出现纰漏最终未能成功。 综上所述,曾扩情能成为第一批特赦人员也就不足为奇了,他在被特赦后先是回沈阳与儿子一起生活,后来周恩来为了保护他,又把他接到了北京,直至1988年去世享年94岁。 不得不说,曾扩情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虽然做过错误的选择,但他如果在解放前夕去了台湾,一准没有他后面平静安宁的生活,不得不说他真的很有头脑。
解放前夕,国民党军政大佬们纷纷逃往台湾,然而大特务曾扩情却逃到古寺里做了和尚,那
麻麻赖赖
2025-04-14 14:04:05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