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这个时髦女人就是当年蒋经国想离婚再娶的情人,然而就在她生下双胞胎不久却神秘死亡,意外的是蒋经国对她的死虽然悲痛不已,可并没为她报仇,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女人叫章亚若。 1939年,逃难至赣州的章亚若给时任赣南行政专员的蒋经国写了一封求职信,在信中阐述了自己的困境,并表达了对事业的渴望。 蒋经国看完信,深受感动,于是安排章亚若到公署图书馆整理书报资料。也就是在那里,剪着齐耳短发,身着阴丹士林布旗袍的章亚若,给一向“崇尚朴素”的他留下了“清水出芙蓉”的美好形象。 章亚若很有能力,她把书报资料整理得井井有条,给同事们提供了很多方便,同时她性格温婉,热情助人,因此她在公署里人缘很好。 不过,最欣赏她的还是蒋经国。 当时赣州一带也是日军空袭频繁的城市,每每一番狂轰滥炸后,城市的废墟中便多出许多不幸的死伤者,于是蒋经国便组织公署人员成立救护队,去做善后工作。 章亚若行动麻利,总是跑在最前面,她不仅包扎伤员,还经常抬救伤员,且从不叫苦喊累,对于她的表现,蒋经国赞不绝口,不久后就把她调到“抗日动员委员会”担任文书,自此,章亚若和蒋经国在工作上的交集也多了起来。 也就是在那段时间,蒋经国发现章亚若不仅生得漂亮温柔,还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个难得的好助手,这使他对章亚若的感情渐渐发生了变化,而章亚若亦早就对他崇拜不已,两人的感情于是迅速升温。 其实,蒋经国当时的妻儿就在赣州。 蒋经国的妻子蒋方良是苏联人,夫妻还生有一对儿女,原本他和蒋方良感情很好,但自从来到赣州后,由于整日忙于公务,无暇陪伴妻儿,时间一长,受到冷落的蒋方良对他的不满爆发,因此常常与他发生口角,这使他感到非常痛苦。 就在精神无依时,章亚若成了蒋经国的解语花,所以蒋经国对她投入了难以割舍的感情,甚至为了能和她朝夕相伴,还把她调到身边做了私人秘书,让她既在事业上分担自己的工作,又能公私兼顾,不耽误两个人卿卿我我。 被蒋经国视为至爱的章亚若,其实有过一段长达8年之久的婚姻。 章亚若在15岁时,由父母包办将她嫁给了大3岁的远房表哥唐英刚。 唐英刚虽然年轻,思想却很封建,而章亚若由于早先在美国教会学校读书,受的是西方教育,因此她婚后仍然喜欢社交,参加舞会和看电影等,这让唐英刚颇为不满,再加上又育有2子,所以唐英刚坚持让她在家相夫教子,为此两人的夫妻感情一直不好,后来唐英刚意外溺水身亡,章亚若才结束了这段自觉痛苦的婚姻。 为了隐瞒这段婚史,章亚若根本不在人前提及,甚至她还要求两个儿子称她为“三姨”,这样瞒天过海,倒也没引起身陷爱河的蒋经国的怀疑。 一个有责任的男人,自然不愿意辜负心爱的女人,所以蒋经国和章亚若秘密同居后,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才能给章亚若一个公开的名分。 最先,蒋经国向蒋介石和盘托出,希望能和蒋方良离婚,迎娶章亚若。 不过,蒋介石却以“战事吃紧”为由拒绝了蒋经国的请求,还警告他要以大局为重,以免毁了自己的声誉和政治前途。 一计不成,蒋经国只得求助宋美龄。 但宋美龄却认为当时国民党正得到苏联援助,此时与蒋方良离婚,会闹国际政治矛盾,所以劝说他千万不要离婚。 纵然如此,蒋经国仍不死心,于是他决定带章亚若回浙江溪口去见生母毛福梅,只要能得到毛福梅的认可,章亚若的名分也就落了定。 然而还不等蒋经国带着章亚若动身,蒋经国就接到毛福梅在日军轰炸中身亡的噩耗,痛失生母的蒋经国悲伤不已,而章亚若也因此失去了被蒋家认可的最好机会。 1941年,章亚若怀上了蒋经国的骨肉,蒋经国得知后非常高兴,于是给蒋介石写信,告诉了这一消息,然而蒋介石却以“形势不利”为由,让他安排章亚若到后方桂林去待产。 蒋经国听从父命,将章亚若送往桂林,并对当地县长及章亚若的好友多有叮嘱,务必要照看好章亚若。 1942年,章亚若生下一对朋胞胎儿子,蒋经国在日记里写道:“欣喜若狂”,随后他便借着出差的由头前去探望,并请蒋介石根据族谱给两个儿子起名孝严、孝慈。 然而谁也没想到,就在儿子半岁时,章亚若却被被人打毒针而死,死时浑身发黑,死状甚惨。 消息传出后,蒋经国大半个月都只能戴着墨镜示人,以掩饰他眼中的悲痛,那么他为何不追查章亚若的死因呢? 原来,章亚若自从生下儿子后,便在门口挂上了“蒋宅”的门牌,不仅如此,在社交场合还以“蒋夫人”自居,她高调张扬的作派很快就传到了蒋介石耳中,暴跳如雷的蒋介石勒令蒋经国必须和章亚若做个了断,并威胁蒋经国如果执意要和章亚若在一起,就断绝父子关系,同时也不保障章亚若的安全。 蒋经国无奈,却又不忍与章亚若分手,然而就在他痛苦不堪时,章亚若“病死”的电报却放到了他的办公桌上。 自然,真相如何,蒋经国不敢去查,深思熟虑后,他只是让两个儿子随外婆生活,并让人按月贴补生活费,而他至死也没有承认过这两个儿子的身份。
蒋家王朝末代“太子”:卧床19年,54岁离世1970年,蒋经国望着瘫痪在床的年轻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