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上将当上了新中国中央政府的副主席,结果却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周总理揭秘:当年如果听他的,就不用长征! 在1949年9月召开的新政协会议上,选举出了中央人民政府的主席和副主席,毛主席自然是众望所归,高票当选主席。但副主席的人选,却让代表们议论纷纷,因为出现了三名非共产党干部,也就是“民主人士”:宋庆龄、李济深、张澜! 三人中,争议最大的就是李济深了。宋庆龄是孙中山先生的遗孀,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且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好朋友,多次在关键时刻提供了帮助。而张澜,曾是朱德总司令的老师,也是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民盟的主要创始人,所以宋庆龄和张澜当选新中国副主席,反对的声音就没有那么强烈。 李济深就不同了,他原来就是一个军阀,国民党的陆军上将,在大革命失败后,杀了不少共产党人,让这样一个有“黑历史”的人当新中国的副主席,肯定会遭到反对。但在这时候,周恩来却站了出来:我们不要总计较民主人士过去的错误,当年如果听李济深先生的话,红军或许就不用长征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李济深当年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李济深原来是老蒋的支持者,但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李济深对老蒋失望透顶。 1929年3月,蒋介石和桂系打了起来,当时执掌广东大权的李济深想调停。老蒋知道,李济深之前帮助过桂系,所以他到了南京之后,就将其扣了起来,还开除了他的国民党党籍。李济深这一软禁就是两年,直到九一八事变才获得自由,并恢复了党籍。 虽然蒋介石给他安排了一些闲差,但此时的李济深已经对老蒋很失望,尤其是那消极的抗日态度,直接让李济深走到了对立面,成为了“反蒋先锋”。 1933年5月,李济深的家里来了一个客人,他开门一看,原来是老部下陈铭枢。陈铭枢也是一个反蒋人士,所以两人就有了共同的语言。陈铭枢告诉李济深,他这次回来,就是要再发起一次反蒋运动,此次他不会孤掌难鸣,因为十九路军也有这个意思,有了枪杆子,就能和老蒋抗衡一下了。 李济深对十九路军就很熟了,蔡廷锴、蒋光鼐这些将领,也是他的老部下。不久前,十九路军在上海淞沪抗战中打出了威名,成为了一支英雄部队,这让“攘外必先安内”的老蒋很不爽,于是就将他们调到福建围剿红军,想用红军的手除掉这个心头大患。 十九路军看穿了老蒋的阴谋,所以决定反蒋! 1933年11月20日,福建发生了一件震惊海内外的大事,国民党元老李济深和十九路的陈铭枢、蔡廷锴、蒋光鼐等将领,宣布和老蒋的国民党政府决裂,自立门户,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李济深作为福建事变的主要发起人之一,被推举为主席兼军委会主席。 消息传到南京后,蒋介石大惊失色,他本来是调十九路军到福建围剿红军,没想到剿着剿着就另起炉灶了,他非常地着急,担心李济深在福建开了一个之后,陈济棠、李宗仁、刘湘、阎锡山这些跟他面和心不和的军阀也会效仿,必须得赶紧将这把火浇灭,连夜调集了嫡系部队中央军镇压。 十九路军打得很吃力,盟友也大多都在坐山观虎斗,于是李济深派人去联系红军,希望红军可以出兵一起对付蒋介石。 李济深的到来,让毛主席看到了应对老蒋第五次围剿的良机,如果红军能出兵福建,就等于撕开了包围圈的一个缺口,红军就可以安全地通过十九路军的防区,向浙江、安徽一带进军,这里可是老蒋的经济命脉,他还得仰仗这些江浙财阀的支持,肯定不希望看到这些地方着火,势必会调兵回援,这样就能大大缓解中央苏区的压力。 最主要的是,打通了福建,就打破了老蒋的经济封锁,苏区急需的军事、民生等物资,都可以通过这条线输送进来。 只不过当时毛主席已经靠边站了,他的意见没人采纳。而且博古认为,李济深是一个军阀,红军怎么可以跟这种人合作呢?他的“福建政府”仍是资产阶级,于是拒绝出兵帮助。 这时候的十九路军失去了各方面的支援,孤掌难鸣。不久后,博古、李德他们才反应了过来,认为李济深还是可以合作的,于是赶紧派人到福建和他们联系,只不过现在晚了,十九路军的主力已被消灭得差不多,红军在这时候入闽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只能看着他们被消灭。 红军因没能和李济深的福建政府深入合作,丧失了打破第五次反围剿的良机。老蒋在解决完福建事变后,转过头继续围剿中央红军,所以周恩来才站出来力挺,为李济深说话。
毛主席是如何评价周总理的?他说:“我的接班人第三个是周恩来,这个同志在国际活动方
【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