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特朗普突然成了全球的 “大善人”。这个宣称要 “让美国再次伟大” 的商人总统,前脚刚给全球加征 10% 关税,后脚就被各国媒体捧成 “救世主”。有人调侃:“特朗普这波操作,堪称国际政治版‘狼来了’—— 原本要杀光全村,现在只杀一个,大家反而要感恩戴德?” 这背后的门道,得从三个关键节点说起。 首先,特朗普玩的是 “极限施压” 的老套路。他的逻辑很简单:先把关税威胁抬到天上,再假装让步,让对手觉得占了便宜。 比如,他一边威胁对中国加征 125% 关税,一边又宣布对 75 个国家暂缓征税 90 天。这种 “胡萝卜加大棒” 的组合拳,本质上是在制造恐慌。 就像 2018 年贸易战,他先对华加征 25% 关税,再通过谈判达成第一阶段协议,表面上是 “胜利”,实则是用极端手段逼对方坐到谈判桌前。 这次也一样,当中国宣布反制加征 34% 关税、欧盟酝酿 280 亿美元报复计划时,特朗普突然 “大发慈悲”,把税率降至 10%,看似妥协,实则是用 “减税” 的糖衣包裹着 “继续施压” 的炮弹。 其次,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成了特朗普的谈判筹码。美国企业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苹果公司为应对关税紧急包机囤货,特斯拉等企业担心成本飙升影响股价。 这种依赖让特朗普有了底气 —— 他知道,一旦全面加税,美国消费者要为手机、汽车等商品多掏腰包,企业利润也会缩水。 更关键的是,中国对美农产品和能源的反制措施,比如大豆进口转向巴西、LNG 进口减少,直接冲击了特朗普的 “票仓”。 所以,当越南、柬埔寨等国因高关税压力承诺零关税时,特朗普立刻借坡下驴,用 “减税” 换取这些国家的妥协,既缓解了供应链压力,又避免了国内通胀进一步恶化。 最后,国内政治压力迫使特朗普调整策略。他的关税政策已经引发美国国内强烈反弹:美国家庭每年可能因关税增加 830 美元负担,消费者抗议活动此起彼伏。 共和党内部分歧也在加剧,加州州长公开反对关税,认为这是 “对辛勤家庭征税”。更重要的是,2024 年大选临近,特朗普需要在经济议题上展现 “成果”。 如果坚持高关税导致物价飞涨、股市崩盘,他的支持率可能暴跌。因此,他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上 “让步”,既能安抚选民,又能为后续谈判留有余地。 不过,这出戏的破绽也很明显。特朗普所谓的 “减税”,本质上是把关税作为谈判工具,而非真正的政策转向。 他对中国输美产品仍维持 30% 的税率,远高于其他国家,而且正在酝酿对半导体、汽车等关键领域加征新关税。 这种 “拆东墙补西墙” 的做法,短期内可能缓解压力,但长期来看,只会让全球贸易体系更加碎片化,美国自身也将付出沉重代价。 正如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警告的,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 “历史上最大的经济自戕”,可能导致 200 万美国人失业,每个家庭损失至少 5000 美元。 说到底,特朗普的 “大善人” 形象,不过是用关税当杠杆,在国际博弈中为美国争取最大利益。他深谙 “交易的艺术”,但这种单边主义的霸凌手段,最终只会让美国在全球贸易中陷入孤立。 当中国坚决反制、欧盟犹豫妥协、东南亚国家被迫让步时,这场关税闹剧的终局,或许早已写在了特朗普反复无常的谈判风格里。
【中国拒买波音,让特朗普很着急:真的愿意跟中方达成贸易协议】 据最新消息,特
【7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