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鲁豫问梁朝伟:“你炒股吗?”梁朝伟摇摇头:“我从来不炒股。”鲁豫好奇:“为什么?”梁朝伟说:“我承受不了股票的亏损,所以我不敢。” 这一幕,发生在经典的访谈节目《鲁豫有约》,当梁朝伟说出这句话时,现场气氛一下安静下来。 在镜头前的梁朝伟,依旧是那个熟悉的“伟仔”:沉稳、内敛,话不多,却句句有分量。 但这一次,他的话语却颠覆了很多人对他的想象,一个在演艺圈叱咤三十余年的国际影帝,身价数亿,居然从不投资股市,只因为他“承受不了亏损”。 梁朝伟的身价,早已不是秘密,从90年代港片黄金时代一路走来,《重庆森林》《春光乍泄》《花样年华》《色,戒》……他在国内外积累起无数荣誉和收入。 据业内人士估算,光是他的代言费用,单支广告的报价就在千万级别,而拍一部电影,片酬也早已突破八位数。 不仅如此,他与刘嘉玲多年婚姻稳固,两人名下更拥有多处豪宅和投资物业,是名副其实的“资产派”明星。 正因为如此,鲁豫才显得那么好奇,一个早已实现财务自由的超级影星,竟然不碰股市,这在以“钱生钱”为主流理财观念的当代社会中,显得格外另类。 梁朝伟的回答很简单:“我承受不了亏损。” 他没有展开讲述股票的涨跌逻辑,也没有炫耀他看得通透的大局观,更没有拿一句“我不需要靠投资赚钱”来抬高姿态。 相反,他表现出了某种罕见的“脆弱”,对风险的敬畏,对未知的恐惧。 在访谈中,他继续解释:“我这个人,一旦亏了钱,会很不开心,会影响情绪。那我宁愿不碰。” 这种坦白,令人肃然起敬,在一个把“风险投资”视作聪明象征的时代里,大多数人更愿意展示自己如何精准抄底,如何从股海搏杀中赚得第一桶金。 很少有人,尤其是公众人物,敢于承认:我不炒股,因为我害怕亏。 梁朝伟这番话,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一种更深的成熟。 他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知道自己能承受什么、不能承受什么,然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径,宁愿放弃可能的收益,也不让情绪被数字牵着走。 如果回看梁朝伟的演艺生涯,你会发现他对“掌控感”的需求始终贯穿始终。 他演的角色,总有一种克制的美学;他接的剧本,大多也都不浮夸,不追热点,甚至有些“冷”。 这种选择背后,是一种对“稳定”和“安全感”的执念。 而不炒股,正是这套人生哲学的延伸:他宁愿把钱放在定存、房产、或是简单的理财产品里,也不去追逐那种“上天入地”的股市快感。 这种生活方式,听起来可能不够“现代”,甚至有些“保守”,但却是一种难得的自洽。 梁朝伟这段话,也给了许多普通人一个提醒:投资,从来都不只是对金钱的管理,更是对自己情绪和认知的管理。 在股市上赚过大钱的人,不一定比不炒股的人更“聪明”;而不炒股的人,也不意味着“错过了时代”。 就像梁朝伟,他没有因为不炒股而少了什么,反而多了一份内心的安宁和从容。 现实生活中,多少人追涨杀跌、盯盘焦虑,日夜被K线牵动情绪,到头来不仅没赚到什么,反而搞坏了身体,失了生活的重心。 相比之下,梁朝伟这种“知止而后安”的态度,或许更值得借鉴。 梁朝伟不炒股,不是因为他不懂投资,而是因为他太懂自己。 我们总以为人生需要勇敢冒险、需要“all in”,但其实,有时候真正的智慧,是知道哪条路不适合自己,并勇敢地说“不”。 在这个连学生都在讨论“买哪只ETF”的年代,不炒股,似乎成了另类。 但当梁朝伟平静地说出“我承受不了亏损”时,我们才忽然明白:人生的投资,不止是财富的增长,更是对情绪的平衡、心态的把握、节奏的掌控。 信息来源:2023-12-30《鲁豫有约》
如果有了1亿元,能躺平吗?事实证明,还是不好躺平的。一、假如活期存银行,按现
【3评论】【4点赞】